活動鏈接:2013年控制網行業專題---節能增效 電力新發展
摘要:為了提高控制水平,大型火電機組全廠DCS一體化程度越來越高。本文以國產DCS—HOLLiAS MACS系統在廣東南海2X300MW燃煤擴建機組上的成功應用,闡述了一體化設計方案。
關鍵詞:全廠一體化;火電廠;HOLLiAS MACS
80年代初,電廠熱工設計的主導思想是CAMP(Control、 Alarm、 Monitor 、Protect),即指控制、報警、監視和保護需互相獨立,組成各自的系統。隨著DCS系統在電廠控制上的應用,很多電廠熱工分工改用機、爐、電的劃分方式,加強了系統之間的相互聯系,可以說這是電廠一體化的起步。為了進一步提高電廠機組的控制水平,使電廠運行更經濟,更安全,一體化的控制程度也越來越高。
1. 目前大型火電廠控制系統現狀
目前DCS已在大型的火電(300MW及以上機組)機組得到了廣泛地應用,在全廠輔網系統應用也逐漸增多。
1.1. 單元機組控制系統一體化程度提高
隨著電廠將電氣發變組和廠用電系統的控制(ECS)功能納入DCS的SCS控制功能范圍,ETS控制功能改由DCS模件構成,DEH與DCS的軟硬件統一,以及一些機組的煙氣脫硫、脫硝控制直接也進入單元機組DCS控制,標志著控制系統一體化,在DCS技術的發展推動下得到很大加強。
1.2. 全廠輔控系統逐漸向主機一體化靠攏
目前在電廠輔網系統(簡稱BOP),主要包括水、煤、灰以及其它PLC控制小系統。控制上,PLC和DCS的差別并不十分明顯,PLC在成熟度和工程經驗上占有優勢,但不同的供貨商提供的控制系統之間接口較多,需要進行較多的接口協調工作,而DCS一體化方案在系統數據通訊交換方面使整體網絡結構簡潔,通訊可靠,通訊速率更高;且由于全廠采用統一的DCS軟硬件,在系統運行、檢修、維護上對用戶來說都是極大的便利。輔助車間控制系統無論采用PLC或DCS,在功能上均能滿足控制要求,但要實現全廠主、輔機控制系統一體化,DCS系統具有更大的優勢。
1.3. 局部系統應用現場總線技術
自動化技術的發展,推動了自動化儀表產品的出現,現場總線系統(FCS)是其中一種,HOLLiAS MACS DCS 的現場控制級即采用該總線技術,提高了控制信號傳輸的準確性、實時性、快速性和機組運行的安全可靠性,解決了現場設備的現代化管理,同時也降低工程投資。因此現場總線技術跟DCS系統的深入結合是今后電廠控制系統發展的趨勢。
2. 項目概況
該電廠一期工程安裝2臺200MW高壓燃油機組,現已經通過了水煤漿鍋爐的技術改造,采用的DCS控制系統為HOLLiAS MACS。新擴建2臺300MW級燃煤供熱機組,三大主機均采用哈爾濱三大動力公司的產品,鍋爐為亞臨界、∏型、自然循環、一次中間再熱、單爐膛、四角切圓燃燒方式、擺動火嘴調溫、平衡通風、固態排渣、全鋼懸吊結構、露天布置的燃煤汽包鍋爐;汽機為亞臨界一次中間再熱,單軸、雙缸雙排汽、抽汽凝汽式供熱汽輪機;發電機為QFSN-330-2型,水?氫?氫冷卻方式,靜態自并勵勵磁,額定容量為388MVA。全廠DCS控制系統亦為HOLLiAS MACS。
3. 全廠控制系統一體化配置方案
DCS網絡為和利時典型的C/S網絡結構,橫向分層,分為控制層和監控層。縱向采用“域”的概念,數據傳輸,相對獨立,克服了對等網絡結構擴展時影響已經投運的設備、影響網絡負荷、影響數據傳輸速率等弊端。監控層設置不同的地址,可以直接進行連接,保證新“域”設備調試和并入主網時不影響已經運行的設備,實現了網絡方便的擴展性。全廠DCS控制系統采用“域”的概念,分為五個相對獨立的“域”,公用為#0號域,#1機組為#1號域,#2號機組為#2號域,輔網DCS系統分為#3號域,脫硫系統為#4號域。上層監控網通過網線或光纖相互級聯,通過一臺計算機可以登陸到網絡的任何一個域,可以查看任何一個域設備的運行情況,達到全廠“透明”監控,實現機、爐、電、公用、輔助等系統即分散又集中的全能值班,確保機組的啟動、停止、安全經濟運行和事故處理。
3.1. 單元機組DCS系統
單元域其覆蓋范圍包括:數據采集系統(DAS)、模擬量控制系統(MCS)、順序控制系統(SCS)、爐膛安全監控系統(FSSS) 、汽機旁路控制(BPS)和電氣控制(ECS包括發變組、廠用電等)等。
汽輪機電液調節裝置(DEH)、給水泵汽輪機控制系統(MEH)均隨主設備配供,采用與主機DCS系統相同的軟硬件配置,并納入單元DCS四個獨立的現場控制站。
鍋爐爐管泄漏檢測系統采用獨立的監控系統,與DCS進行通訊,實現上位機集中監視。鍋爐吹灰系統隨鍋爐配套,通過通訊+硬件線方式納入單元機組DCS系統。鍋爐脫硝系統也納入單元機組DCS控制范圍內。
循環水泵房控制分兩部分接入DCS,與循環水泵6kV配電裝置聯系的信號直接與主廠房內的DCS單元機組主控制柜連接,循環水泵房內的信號設就地遠程I/O柜,通過光纖及專用的DP轉換器與放在電子間的主控柜連接。
在集中控制室內,操作員站的LCD和鼠標是機組監視與控制的中心。單元機組實現全LCD監控,每臺單元機組配置5臺LCD操作員站(含DEH操作員站),操作員站的功能相同,信息共享。當分散控制系統(DCS)發生通訊故障、失電或操作員站全部故障時,可通過安裝在操作臺上的少數獨立于DCS的硬按鈕:主燃料跳閘(MFT)、汽機緊急跳閘、發電機解列等硬手操按鈕實現機組安全停機。
3.2. 公用DCS系統
燃油泵房、儀表及檢修用壓縮空氣系統、熱網系統、脫硝氨氣站、廠用電公用部分等納入機組公用域監控,可分別由任一單元機組DCS操作員站進行監控,正常運行時通過閉鎖由#1機組操作站監控,當#1機組檢修時,監控權可切換至#2機組操作站監控。
脫硝氨氣站控制系統采用PLC控制方式,隨鍋爐廠配供。采用通訊方式接入主廠房DCS公用網絡,控制點設在集中控制室。
3.3. 輔助車間DCS系統
鍋爐補給水處理、工業廢水處理系統、凈水站、綜合水泵房、污水處理系統、電除塵、氣力除灰、機械除渣、汽水取樣及加藥系統、集中空調等輔助車間組成全廠輔助車間分散控制系統。
監控布置為“3+1”即“3分散+1集中”,即在現場水、煤、灰3個分散控制點分別設置操作員站和控制柜,同時在主廠房集中控制室內也設置操作站,通訊用光纖連接。
在安裝調試和初期運行期間采用水、煤、灰分散控制點監控。為了減少值班運行人員,提高效率,便于總值長的統一協調管理,提高自動化水平和經濟運行水平,在輔助車間系統調試完成正常運行后,運行人員通過布置在集中控制室的全廠輔助車間控制系統操作員站,實現對輔助系統(車間)的啟/停運行控制,正常運行的監視和調整以及設備運行異常與事故工況的處理。全廠輔助車間分散控制系統配置方案圖詳見下圖。
圖1 全廠輔助車間分散控制系統配置
3.3.1. 水網系統
鍋爐補給水處理系統、工業廢水處理系統、凈水站、綜合水泵房、汽水取樣及加藥系統、含油污水等作為一個單獨的水控制點進行集中控制,控制室設在化水車間內。
水汽取樣及加藥系統也納入DCS系統,設置遠程I/O,光纖連接,監控功能由鍋爐補給水DCS控制站實現,納入輔助車間DCS網絡的水網系統。
集中空調控制系統采用DCS,直接納入輔助車間DCS網絡,控制點設在集中控制室。
凈水站、綜合水泵房各設一套DCS遠程I/O柜,監控功能由鍋爐補給水DCS控制站實現,納入輔助車間DCS網絡的水網,控制點設在化水控制室及集中控制室。
污水處理廠家自帶小控制系統;含油污水控制系統以硬接線接入取樣加藥遠程I/O站。
3.3.2. 煤網系統
電廠煤系統通常包含輸煤和含煤廢水處理兩部分內容。煤系統控制工藝流程如下圖所示:
圖2 輸煤系統控制工藝
由于輸煤系統現場設備分散,輸煤線路長等特點,整個系統一般分為多個設備相對集中的分站進行控制:在程控室設立主站;在碎煤機室或儲煤罐設立控制分站;在原煤倉間設立遠程站。輸煤控制設計可分為程控自動、聯鎖手動、解鎖手動三種功能。程控自動是通過上位機選流程,然后預啟。待擋板和除鐵器到位后,發出允許啟動,這時按下程啟按鈕,設備按逆煤流方向自動依次啟動,進入正常工作狀態。工作完畢后,按程停按鈕,系統自動按順煤流方向從煤源開始停相關設備。正常情況下多采用程控啟動,其它兩種方式多見于調試或部分設備故障情況下使用。
3.3.3. 灰網系統
納入灰網DCS監控的有:氣力除灰系統(含除灰空壓機?灰庫)?水力除渣系統?電除塵系統等?其中電除塵系統由電除塵供貨商配供IPC控制系統,與灰網DCS做通訊監視?監控亦采用就地設灰控控制室及電子集中監控相結合的方式。
3.4. 脫硫系統
煙氣脫硫系統由在脫硫島電控樓設置的一套獨立FGD_DCS實現監控(兩臺機組合設一套),FGD_DCS采用與主廠房DCS一致的軟硬件。FGD_DCS機柜和工程師站布置在脫硫島電控樓的電子設備間內,FGD_DCS操作員站布置在脫硫島電控樓的控制室內,作為脫硫系統的主要監控點。少量重要的信號通過硬件線與主機相連。
3.5. 全廠DCS基本配置
本工程全廠分散控制系統(DCS)機柜及操作臺數量如下表:
4. 結語
本工程#1、#2機組分別于2010 年1月和4月通過168小時滿負荷試運行,是電廠DCS控制全廠一體化成功應用的典型范例。調試及運行過程中,HOLLiAS MACS DCS系統在電廠一體化控制應用上體現出通用性強、組態靈活、控制功能完善、數據處理方便、顯示操作集中、人機界面友好、運行安全可靠等優點,為電廠穩定、可靠、經濟運行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電廠控制系統全廠DCS系統一體化是當然業內一個大趨勢,它能夠提高全廠自動化控制水平,優化電廠資源配置、降低熱工備品備件類型和數量、減少維護人員及費用,從而進一步提高電廠“競價上網”的市場競爭力。
參考文獻:
[1]胡曉花.火電廠輔助車間控制方式及系統選型方案討論[J].電廠自動化,2008,3:60-65.
[2]章素華.現代發電廠自動控制一體化思想討論[J].火電廠熱工自動化,2006,1:52-59.
摘自《自動化博覽》2011年第十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