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個月以來CPI漲幅首次降到5%以下,對此,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王松奇認為,食品價格同比漲幅繼續回落是主要原因;PPI主要是由國際大宗原材料進口價格推升的,特別是在中國,我們在經濟增長速度9%以上時,我們大宗原材料都大量進口。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告訴記者,PPI指數和CPI指數出現剪刀差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二者構成的結構不同,CPI的結構是消費品為主,而PPI的結構是出廠產品,出廠產品跟成本有很大關系,這個成本包括原材料的成本,包括企業的生產成本就是包括工資,內息,生產環境等等。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副會長蔡進告訴記者,目前發布的制造業PMI指數,是通過涵蓋20個行業的730家樣本企業的采購經理人填報數據,然后進行分析得出來的,根據2005年以來PMI指數的變化情況,蔡進告訴記者2005年以來一直處在高位,但是從上個月出現急劇下降,說明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一個調整周期,多年的高漲期告一段落。
(主編:周人杰 記者:井天增、李錦 攝像:樊金鋒、李培)
從去年開始持續上漲的物價,教會了大家一個經濟學術語CPI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最近連續四個月來,CPI漲幅持續出現回落,大家松了一口氣,這個時候,另一個統計概念,PPI,也就是工業品出廠價格,冒了出來,這兩個月來,儼然取代CPI成了大家關注的新話題。
國家統計局今天公布8月份工業品出廠價格同比上漲了10.1%,再度創下十二年來的新高,到底是什么原因推動著PPI異軍突起?它的快速上漲對我們意味著什么?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
原材料、能源、人力成本等因素的上漲成為推動PPI持續走高的主動力
今天,國家統計局發布了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和固定資產投資數據,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也就是CPI同比上漲4.9%,其中,食品價格上漲10.3%,非食品價格上漲2.1%;消費品價格上漲6.0%,服務項目價格上漲1.4%。這是14個月以來CPI漲幅首次降到5%以下,對此,社科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王松奇認為,食品價格同比漲幅繼續回落是主要原因。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副所長王松奇:“由于糧價走低,中國自去年豬肉價格高峰,到現在,中國的農民、中國養豬的企業,生豬畜養量正在恢復,而且現在快到了出欄期了。”
但與此同時,另外一個重要的國民經濟運行數據——工業品出廠價格,也就是PPI的漲幅卻達到了驚人的10.1%,就在一個月前,國家統計局曾宣布7月份PPI同比上漲10%,這已經是我國PPI自1996年以來的最高漲幅,數據公布當天,股市遭到重創,滬深股市分別暴跌5.21%和5.64%,上證綜指更是一度失守2500點,如今,8月份PPI漲幅再次刷新了這一紀錄。
王松奇:“PPI主要是由國際大宗原材料進口價格推升的,特別是在中國,我們在經濟增長速度9%以上的時候,我們大宗原材料都需要進口,大量進口。”
在PPI中,生產資料價格同比上漲12%,成為PPI漲幅高企的主要原因,目前,我國石油進口依賴度已高達40%,今年一季度,我國又從多年來煤炭凈出口國的角色變成了煤炭凈進口國,原油、黑色金屬、有色金屬、煤炭、化工原料等國際大宗原材料價格的普遍上漲,已經在深刻地影響著我國的經濟運行。
王松奇:“原材料比方說鋼鐵,中國是現在世界上第一大鋼鐵生產國,然后鐵礦石正在輪番漲價,巴西的淡水河谷,然后澳大利亞的必和必拓公司,在輪番漲價,這個鐵礦石的價格的上漲,它就會造成我們整個鋼鐵企業生產成本增加,然后中國的鋼材出廠價格會相應地提升,中國現在連廢鋼材都賣到6000多元一噸,而且有時候都買不到。”
國際原油價格的上漲也牽動了無數人的神經,從2007年1月的每桶50美元,到今年7月3日的145美元,油價上漲幅度高達190%,雖然目前回落到了100美元左右,但和前幾年相比,仍處在高位,在8月份的PPI中,原油出廠價格同比上漲38.2%,成品油中的汽油、柴油和煤油出廠價格分別上漲33.7%、22.1%和36.1%。油價對國內PPI的推高作用十分明顯。
王松奇:“成品油價我們并沒有調到位,并沒有完全按照國際市場價格上漲的幅度相應地調升國內成品油價格,但是就這個,實際上對國內一些生產廠家的生產成本已經起到了很大的推動作用。”
除此之外,國家發改委從7月1日起將全國銷售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5分錢,而從8月20日起,全國火力發電企業上網電價平均每千瓦時提高2分錢,這些因素也直接推高了8月份的PPI漲幅,事實上,我國成品油價格和國際油價還沒有完全接軌,而煤電價格關系也沒有理順,在這樣的狀況下,未來一段時間,油價和電價可能會繼續調整,PPI也可能會進一步走高。
為什么CPI和PPI漲幅出現了倒掛?
原材料、能源、人力成本等因素的上漲,是推動PPI持續走高的主動力,生產企業的成本上升最后還是會帶動消費品漲價,正因為這樣,按照國際慣例,PPI上漲最終會傳遞到CPI上面去,這個過程究竟是如何發生的?我們再到生產企業里去具體了解一下。
作為分別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和消費環節價格水平的PPI和CPI,兩者之間存在著密切的聯系,根據價格傳導規律,整個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后通過產業鏈向下游產業擴散,最后波及消費品,以白色家電為例,國際鐵礦石價格一路看漲,直接推高了國內鋼材的價格,進而波及到整個產業鏈。
珠海格力電器股份有限公總裁助理劉俊:“今年漲得比較厲害的一個是鋼,鋼和鐵礦石都漲了60%幾。”
劉俊告訴記者,在原材料快速提價的情況下,作為生產企業,他們的各項成本也在不斷上升,這將直接傳導到出廠產品的價格上,提價的壓力十分明顯。
同樣,作為國內最大的快遞服務公司,中國郵政EMS的馬占紅告訴記者,國際油價的上漲,直接影響到他們的收入,因為在整個快遞業務的成本中,運輸成本就占到了38%,而運輸成本中,航空的比例又超過了50%以上。
中國速遞服務公司副總經理馬占紅:“去年開始到現在,在跟這個國際航協定這個整個的時候,它是大致提高了5%左右的幅度,那這樣,實際上我們國際的這個航空運輸確實是有了一個普遍的一個上漲。”
正常來講,PPI往往被看作CPI的先行指標,制造廠商的成本壓力會很快傳遞到產業鏈的終端,導致產品價格和服務價格提升,從而推動CPI的上漲,以越南為例,該國PPI同比增幅在2007年底就已沖到10.95%的高位,CPI隨之極具拉升,幾個月后,CPI同比增幅就突破了20%。
PPI影響CPI主要是它增加一些消費品生產企業的生產成本,因為消費品生產企業,它的原材料,它的生產用的電,包括一些設備等等,它的與PPI有關系。
但是在我國,從今年5月起,PPI和CPI之間卻出現了“剪刀差”現象,以八月份為例,10.1%的PPI漲幅和4.9%的CPI漲幅之間,存在著高達5.2%的落差,CPI被PPI遠遠地拋在了身后,這種現象在世界上并不多見。
從記者的調查看,PPI和CPI,它們之間應該是水漲船高的關系,但是,在我們國家,PPI和CPI的這種傳導效應卻好像被明顯削弱了,這幅圖上反映的是最近一年CPI和PPI的變動情況,我們可以看出來,在今年5月份之前,CPI漲幅一直都高于PPI漲幅,可是從5月份開始,CPI漲幅在一步步下降,PPI漲幅卻越來越大,到了8月份,CPI漲幅為4.9%,而PPI漲幅已經達到10.1%,差距擴大到了5.2個百分點,為什么CPI和PPI漲幅出現了這種倒掛?又到底是誰在化解PPI上漲給CPI帶來的壓力?來聽聽專家的分析。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告訴記者,PPI指數和CPI指數出現剪刀差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二者構成的結構不同。
中國人民大學財政金融學院副院長趙錫軍:“CPI的結構是消費品為主,那么這里頭消費品我們都是以食品為主,那食品占了3/1,而這個PPI的結構,它是出廠產品,那這個出廠產品跟成本有很大的關系,這個成本包括原材料的成本,包括企業的生產成本就是包括工資,內息,生產環境等等。”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師哈繼銘也認為,按照市場經濟的規律,PPI指數持續高企應該逐步地傳導到CPI指數,但是二者明顯倒掛,這是具有中國特色的現象。
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首席經濟師哈繼銘:“第一個是物價管制,物價管制是有些行業面臨著成本上升的壓力,包括原材料成本,勞動力成本,財務成本,但是由于它的產品的物價是暫時的管制,所以這些企業不能夠順暢的成長,價格比如說我們能源企業還有一些食品企業都是這么一個情形,另外一個因素就是這個前期的過快擴張,前期的過度擴張,使得我們有些行業產能是出現過剩的現象,再加上現在出口受阻,出口這個數在下降,這樣這個產品的銷路就出現了問題。”
趙錫軍認為,PPI指數持續高企,工業原材料價格上漲,但是產品價格又被嚴格限制,對國內企業來講,面對的壓力會越來越大。
趙錫軍:“比如說生產電力的企業,生產成品油的,那因為這個電力和成品油它可能是有價格控制的,那它不能完全按照市場需求關系來決定這個價格,那對這些企業來講它就不能賣高價,那它的利潤就可能會受到影響,這樣有可能就會產生這個虧損,或者類似的這些經營困難,在正常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實際上任何方面的壓力都是要靠企業自己去消化的。”
上半年高企的油價已經讓很多與石油相關的行業深受其害,中國郵政的EMS作為依托航空的物流快遞企業,在快遞價格沒有調整的情況下,他們不斷優化網絡,擴大規模,從而消化上升的運輸成本。
中國速遞服務公司副總經理馬占紅:“那么規模上去了以后,它絕對的利率水平就會提高,因為你一萬塊錢10%,你掙1千塊錢,那你10萬塊錢有5%,還有5千塊錢更多一些。”
哈繼銘認為,CPI和PPI的倒掛,預示著未來企業利潤還要進一步的下降,這一方面不利于企業生產積極性的調動,有可能會導致產品供應短缺,同時價格管制也不利于促使企業實現產業結構的轉型,不利于消費者節約能源,對中國經濟的可持續發展也會造成不利影響,這樣的倒掛局面不可能長期持續,PPI指數升高遲早要到傳導到CPI,到時候很有可能會造成報復性反彈,從這個角度來看,政府的調控政策應該及時作出調整。
哈繼銘:“那么政府需要把一些價格管制的政策梳理一遍,是不是有的政策可以放松,甚至取消,比如說能源價格的管制。”
作為經濟景氣預測的PMI指數開始走進中國
在我們長期關注的CPI走低的時候,持續走高的PPI又引起了大家的注意,盡管它們都是反映物價變動的一種經濟指數,但是它們一個側重消費物價,一個側重工業品價格,都還不能全面反映經濟的整體狀況,其實,還有一種價格指數在國際上被廣泛采用,叫PMI,現在PMI也開始走進了中國。
PMI指數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和國家統計局合作,從2005年開始建立起的一個調查系統,通過觀察國內物流采購的情況得出一個采購經理人指數,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副會長蔡進告訴記者,作為經濟景氣預測的PMI指數,在國外金融界是非常受重視的一個指標,美國最早從1948年就建立起了這個調查系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副會長蔡進:“一個就是經濟運行的節奏加快了,它需要一個快捷的、簡便的預測方法來及時把握經濟的走向,這是最關鍵的,所以說最關心PMI的就是金融業,那么我們國家為什么時隔將近50年以后才出現PMI,就是我們要市場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以后,或者相對成熟的階段,它才能出現,它就要出現采購經理階層,這時候才行。”
他告訴記者,月初剛剛發布的2008年8月份的PMI綜合指數為48.4%,PMI指數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快捷簡單,指數超過50%說明國家經濟擴張,GDP增長,低于50%則說明經濟在收縮,GDP漲幅回落。
蔡進:“在這個前兩個月以前,都是在50%以上,有時候達到56%,這個時候它一定說明我們國家整個經濟運行處在一個擴張的周期,那么從上個月開始,包括8月份、7月份的這個PMI的指數從50%回歸到48.4%,這個時候就說明我們國家應該說宏觀調控的這個政策已經開始顯現,整個經濟運行在明顯放緩。”
蔡進告訴記者,因為PMI指數包含了生產、訂單、采購、庫存、從業人員、供應配送時間以及購進價格等多個指數,相關數據能直接反映經濟活動是否活躍,GDP走勢向上還是向下,并且每月初都能及時發布,所以,它能夠科學及時地反映國家經濟活動的全貌,尤其是其中的購進價格指數能更早地反映PPI指數和CPI指數的變化情況,三者之間是正比聯動的關系。
蔡進:“你看8月份的購進價格指數是57.8%,比上個月大幅回落13.5個百分點,這個是我們有記錄以來最大的一個降幅。就任何指數以前都沒有這么降過,它反應什么?應該說反應我們國家這個宏觀調控的政策的措施出臺以后對價格的控制是取得了明顯的效果,價格的增長幅度的話,很可能會在今后幾個月會有明顯的回落。”
根據2005年以來PMI指數的變化情況,蔡進告訴記者2005年以來一直處在高位,但是從上個月出現急劇下降,說明我國經濟已經進入一個調整周期,多年的高漲期告一段落,雖然PMI不能出現在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中,成為被遺忘的經濟指標,但從它的走勢來看,中國經濟的調整可能會延續。
蔡進:“我們從PMI的這個情況反應出來是增長速度回落比較快,就是整個經濟增長的速度回落比較快,我覺得根據這么一個情況,和這個發展趨勢的話,下一步的宏觀調控政策,應該更多的考慮怎么能夠保持我們國家經濟的穩定增長。”
關鍵詞搜索:PMI的國際慣例
目前,全球已經有20多個國家建立了PMI體系。今天我們就來搜索一下,看看國外對PMI指數的應用情況。美國是最早建立PMI指標體系的國家。每個月,由美國供應管理協會對上千家公司的采購經理進行問卷調查,并將結果繪制成圖表,最后發布PMI指數。目前,PMI指數已經成為美國經濟運行監測和商業分析的權威性先行指標,得到了包括美聯儲、中央銀行、金融機構與投資公司,及專家的普遍認同和采用。
在歐洲,歐元區PMI的調查主要由歐洲采購與供應理事會進行,其中,制造業PMI調查以德國、法國等八個國家為主,占整個歐元區制造業產出的92%。服務業PMI則調查了德國、意大利等五個國家,占歐元區服務業的83%。
PMI指數通常以50%作為經濟強弱的分界點:當指數高于50%時,被解釋為經濟擴張的訊號;而當指數低于50%,尤其是接近40%時,則有經濟蕭條的憂慮。
目前,全球制造業和全球服務業的PMI也已經建立。它們的目的都是通過建立一個真實、科學、完整的經濟監測體系,更好地預測未來經濟走勢,為宏觀經濟調控和企業的經營決策提供可靠依據。
半小時觀察:別讓PPI捆住手腳
前面我們看到,CPI指數越走越低,已經重新回到了“4時代”,令人困惑的是,PPI指數卻越走越高,已經連續創出了12年的新高,進入了“10時代”。人們預想中CPI和PPI之間的相互傳導不僅沒有出現,出現的反而是更大幅度的背離,這不但讓很多觀眾看不明白,就連許多經濟學家也直呼看不懂。
CPI指數的下降在人們的預料之中,生豬進入出欄周期,豬肉價格也步入了下降通道,隨著糧油價格下調,CPI走低變成了理所應當的事情。而外部環境也很幫忙,國際油價進行深幅回調,昨天一度盤中破百,輸入性通脹一度得到了有效緩解。
但是國際油價的下跌對于PPI看起來卻沒什么幫助,一方面這是由于價格管制,我們的一些企業享受不到油價下跌帶來的好處,另外一方面油價下跌帶來的連鎖反應需要時間,大量企業在8月份所支付的卻是8月之前的成本,隨著油價下跌,他們的原材料成本將會在接下來的日子了逐漸下降。
我們一直在說,CPI和PPI都只是數字而已,數字只是一種參照,本身并沒有多大的意義。中國經濟不可能依靠數字發展,需要的是實實在在的舉措,在PPI不斷壓縮中小企業利潤的時候,我們必須改善中小企業的生存環境,給他們更多的政策扶持,讓大部分企業在 PPI的高壓下能夠正常的呼吸,同時對國際經濟形勢做出正確的判斷,適時調整價格體制,中國經濟才能從容面對CPI和PPI帶來的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