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續解放思想、推動科學發展是黨的十七大的主題,也是廣東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客觀需要。解放思想、改革開放是廣東的“魂”,是廣東取得一切成就的根本。三十年前,廣東勇于“殺出一條血路”靠的是解放思想;三十年來,廣東率先發展、快速發展靠的也是不斷解放思想;三十年后的今天,廣東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還是要靠繼續解放思想。
當前,廣東的發展面臨著重要的發展機遇,同時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廣東在改革開放三十年的偉大進程中贏得了先走一步的優勢,經濟總量已連續23年居全國第一,主要經濟指標也長期排在前列。但是,在取得經濟增長的巨大成就之時,一些問題也日益凸顯。主要表現為經濟發展較快,但發展不夠全面;經濟總量大,但發展方式仍然粗放;城鄉區域發展有新進步,但發展不夠協調、不夠平衡;資源環境保護有進步,但可持續發展壓力較大;經濟建設速度快,但民生問題仍然突出。可以說,廣東正處于經濟社會全面發展轉型的重要歷史關口,正處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時期。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不僅需要轉變傳統的發展方式,更需要轉變與科學發展觀不相適應的思想觀念。繼續解放思想、轉變觀念,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廣東科學發展的題中應有之義。
廣東的長期高速發展,使我們的一些干部逐漸產生了某種優越感,甚至盲目驕傲自滿,三十年前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勇氣、敢闖敢干的銳氣、探索新路的朝氣逐步鈍化和退化。主要表現為比較多地看成績、講成績,沒有真正意識到傳統發展方式和發展理念存在的隱憂;比較多地看自己、談自己,只和自己縱向比較,沒有看別人、比別人,不與他人進行橫向比較,缺乏憂患意識;小富即安,不思進取,缺乏創新精神,等等。這使廣東發展的動力不足、后勁不足。針對所有這些,迫切需要來一次思想解放,以新一輪的思想解放,激發新的動力,進而推動新一輪大發展。
另外,改革開放三十年后的今天,隨著全國全方位的改革開放,廣東曾經賴以先走一步的許多優勢逐步弱化或消失,唯一存在的只是廣東還有特區,還有觀念優勢。在新的歷史階段,廣東能不能“特”,能不能繼續領先,率先走在實踐科學發展觀的前列,關鍵還在于能不能在觀念上繼續領先,能不能繼續解放思想。
以上這些都說明,廣東的發展實踐呼喚繼續解放思想,推動廣東科學發展需要轉變觀念。
從傳統發展到科學發展是一場發展方式的革命,既需要觀念先行,突破傳統發展的思維定勢,又需要突破既有利益格局,更需要創新體制機制。可以說,貫徹科學發展觀,把傳統發展方式轉變到科學發展方式上來,向我們提出了一系列亟待解決的重大理論和現實問題。我認為,繼續解放思想、推動廣東科學發展,當前應重點研究解決以下幾個重要問題:
(一)轉變傳統的思維定式,真正牢固樹立適應科學發展觀要求的思想觀念。改革開放以來,人們在打破計劃經濟模式的同時,也逐漸形成并習慣了一套發展模式和發展路徑,片面強調以GDP為中心,以物的增長為重點,等等。這些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在特殊的歷史發展階段,尤其是經濟起飛階段發揮了重要作用,有力地促進了當時生產力的發展,其歷史功績是巨大的。但隨著發展階段和發展形勢的變化,這些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日益成為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思想障礙。在解放思想的學習討論活動中,一些地方和干部雖然看到或找到了影響和制約科學發展的突出問題,但在實際工作中仍習慣或滿足于傳統的工作思路,根本原因就是還沒有跨出傳統思想觀念的窠臼,沒有形成與科學發展相適應的新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因此,如何突破阻礙科學發展的思維定勢,轉變傳統的發展觀念,把解放思想的著力點放在培育科學發展精神、樹立科學發展理念上來,就成為當前推動科學發展的重大而迫切的問題。
(二)沖破影響科學發展的既有利益格局,形成推動科學發展的新的動力。利益是影響和推動一切發展的直接動因,人們的奮斗都是同他們的利益直接相關的。傳統的發展方式既形成了特定的思想觀念和思維方式,也形成了一定的利益格局和造就了一批既得利益者。這些既得利益個人、團體、部門或地區,曾經為改革開放和社會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有的甚至做出了重要貢獻。但由于擔心轉變發展方式會損害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愿意繼續推進改革,從而造成科學發展的許多重要決策、舉措難以落實,日益成為推動科學發展的阻礙者,甚至是反對者。與此同時,由于“見物不見人”的傳統發展方式片面追求物質財富的增加甚至是片面追求GDP的增長,把經濟增長從改善人民生活的手段變為了目的,忽視民生和社會公平等問題,損害了人民群眾的利益,傷害了人民群眾的感情,挫傷了人民群眾支持改革的積極性。以上情況都說明,把傳統發展模式轉變到科學發展方式上來,必須突破當前利益格局的制約,既要限制少數既得利益者的利益,又要擴大廣大群眾的利益,重構有利于推動科學發展的新的利益格局和動力機制。
(三)突破制約和影響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增強科學發展的活力。改革開放后,我們成功地實現了由計劃經濟體制向市場經濟體制的轉變,但這并不意味著已經建立起適應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相反,制約科學發展的深層次體制機制問題仍然比較突出。例如,經濟體制改革攻堅乏力,制度創新明顯不足;政府在管理中仍然存在大量職能越位、錯位和缺位現象,直接影響到市場配置資源基礎作用的發揮;對經濟社會發展和各級領導干部的考核缺乏體現科學發展觀的客觀標準,用人導向與科學發展要求不相適應甚至相違背;保障科學發展的民主法治建設滯后,等等。這些問題都制約著科學發展觀的貫徹落實。不建立適應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推動科學發展的政策措施就難以完全落到實處。破除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進行制度創新以激發科學發展的活力,日益成為人們普遍關心的重大問題。
以上這些問題,既是重大理論問題,也是重大現實問題,同時也是廣東省在開展解放思想學習討論活動中重點查找和重點解決的突出問題。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需要我們理論工作者對這些問題進行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協助黨委和政府找出解決這些問題的思路和辦法。圍繞解決這些問題,廣東省委省政府在深入討論調研的基礎上,研究制定了《中共廣東省委、廣東省人民政府關于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排頭兵的決定》、《廣東落實科學發展觀重點行動綱要》、《經濟社會發展指標考核體系》和《領導干部政績考核評價辦法》等一系列制度性文件,建立并逐步形成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長效機制。
(作者系中共廣東省委常委、宣傳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