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往常一樣,韓超來到辦公室的第一件事,就是打開電腦,登錄北京科技咨詢業協會的主頁。最近,他一直在為北京科技咨詢業界的一個研討會而忙碌,需要定期了解和發布信息。
三年前,同樣是炎熱的夏天,韓超還在為找工作而忙碌。本科學電子信息工程的他,卻對產業發展、企業協會的事情有著濃厚興趣。于是,他選擇了北京科技咨詢業協會作為自己職業的第一站。
“實在沒想到北京的科技咨詢業發展那么迅猛,這3年的變化太大了!”韓超拿著一沓資料和數據對記者說。
就在幾年前,科技咨詢行業還處在一個群龍無首,各自為政的戰國時代。當時有專家積極呼吁政府予以優惠政策和扶持,對整個行業進行宏觀指導調控。
現在情況又如何呢?記者請韓超用一個詞概括北京科技咨詢業的發展形勢,他沉吟了一會兒,緩緩吐出四個字:欣欣向榮!
科技咨詢,這個略帶神秘的行業,投入智力的同時,產出的是高端服務。作為一個對科技和智力要求甚高的行業,科技咨詢業與北京市的城市資源特征相得益彰。這是近幾年科技咨詢業在北京大行其道的原因所在,也是我們要探究科技咨詢業迅猛發展的內涵所在。
全國首創———專項資金與無償支持
“咨詢”一詞最早見于《詩經》中“載馳載驅,周愛咨詢”的詩句。意思是說,君譴使臣,要使臣悉心察訪民間疾苦以告天下。古代為統治者出謀劃策的謀士、諫臣、軍師和食客等就是專門從事咨詢活動的人員。
在國外,科技咨詢業已有百年歷史,形成了完備規范的體系。反觀國內咨詢業,市場發育較晚,發展速度偏快,基本處于無序的自發狀態,急需政府的積極引導。
從20世紀80年代,“麥肯錫”等世界咨詢業的知名公司就開始搶占中國市場。至今,諸如“德勤”“普華永道”“畢馬威”“波士頓”“安永”“科爾尼”等全球知名的咨詢公司已全部落戶中國。這些進入中國的咨詢公司更是“自豪”地宣稱,本土客戶項目數已占到了總數的50%甚至70%,營業額持續高速增長。在每年咨詢市場份額達幾百億元的中國,竟有13萬家各類咨詢公司拼殺爭食。
有鑒于此,從2005年開始,北京市科委通過設立全國唯一的科技咨詢專項資金,將咨詢業納入社會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中,對國內咨詢行業進行規范和調控。在北京生產力促進中心與北京科技咨詢業協會具體實施中,通過政策的引導,大力扶持有潛力的咨詢機構,進而通過咨詢產業的輻射效應,促進了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其影響力和示范作用十分顯著。
專項資金采取無償支持方式,不僅對咨詢機構進行資金資助,更授予了“政府信任”這一巨大的無形資產,充分激發了各咨詢機構申報的熱情。
3年實踐,作為各類企業、政府和社會團體的中介服務機構,在政府專項資金的支持和引導下,科技咨詢機構的專業水平不斷獲得提升,一批優秀的咨詢機構茁壯成長,同時還培養了一批優秀的行業人才,在體制創新與行業規范方面發揮了重要影響。
而通過系統、科學的論證,科技咨詢不僅為政府決策提供科學依據,更為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帶來勃勃生機,為促進科技和經濟的結合,為北京市大力打造現代服務業和創新型城市建設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建議和參考;更為政府支持產業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
有專家說,科技咨詢業作為智力密集型的現代服務業,將是北京市未來重要的經濟增長點。
整合創新資源推動城市建設
北京作為我國科技、智力、金融資本等高端生產要素的集中地,是全國創新要素最集中、創新成果最豐富的城市,產業結構的優化和升級遙遙領先。
統計數字顯示,目前,北京市服務業比重超過71%,達到世界發達國家平均水平,領先全國平均水平30個百分點,而金融保險服務、專利特許費、咨詢服務等現代服務業比上年同期增長77%。
北京對現代服務業和創新的要求體現在了政策傾斜度上。科技咨詢專項資金明確規定,將重點支持幫助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特別是幫助企業實現自主創新的咨詢項目和咨詢機構。資金支持的咨詢領域大致分為自主品牌與知識產權建設咨詢、體制改革咨詢、管理與發展咨詢、市場信息與營銷咨詢、科技金融保險與投融資咨詢。
通過支持科技咨詢,有效地促進了科技創新資源的整合,推動了北京創新型城市的建設。
活躍市場要素撬動實體經濟
3年來,北京市科委堅持以行業協會促進行業發展的基本原則,依托北京市科技咨詢業協會,建立交流服務平臺;實施資質認證,開展專業人才培訓;建立行業服務標準、信用體系以及行業規范等,形成了一批本土品牌機構,建立了新型科技咨詢服務體系。
然而,北京市科委的一系列創舉所產生的意義還不僅于此。
據統計,目前,國際知名咨詢機構在中國的年營業額不過2—3億元,而具規模的中國本土咨詢公司的年營業規模大多在5000萬元到1億元。從絕對值來說并不算大,但在相對值(即價值影響力與關聯價值)上卻不可小覷。
零點研究咨詢集團的調查報告顯示:一個咨詢公司如果有1億元左右的年營業額,則相當于直接服務大約2000億元的項目資金,而所涉及到的服務對象當年的總營業額大約在6500億元左右。所以咨詢業的價值相當于支點,通過高端智力服務,撬動的卻是龐大的實體經濟。
從2005—2007年,科技咨詢產業極大地帶動了整體經濟的發展:
有限責任和私營經濟性質居機構數量的首位,在81家獲支持的咨詢機構中,按單位類型分,有限責任公司52家,占總數的64.20%%,按其經濟性質劃分,私營機構38家,占總數的46.91%%。
獲支持的機構集中在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區縣,其中,海淀區在獲支持機構數量(33家)和專項支持金額(735萬)上都名列前茅,朝陽區、西城區名列第二、第三。
企業管理與發展咨詢項目居立項數之首,共計55項,占總數的50.93%。企業是國民經濟的細胞,通過企業管理與發展咨詢,在促進企業發展的同時帶動了社會整體經濟發展。
3年來,專項共投入資金1930萬元,支持了81家機構的108個項目。在支持金額和支持機構數量上,均有持續發展。2005年支持了28家機構,支持總額為410萬元;2006年支持了25家機構,支持總額為620萬元;2007年支持了55家機構,支持總額達到900萬元。2008年,共受理136個申報項目,比2007年增長了26%。
3年中,獲得咨詢專項支持的機構共投入了1.5萬名專職咨詢人員,開展了1.5萬項次的咨詢服務,為6000多家高新技術企業提供了咨詢產品。
3年中,81家咨詢機構營業總收入超過93億元,科技咨詢收入超過44億元,上繳稅總額超過8億元。
3年中,立項機構的發展規模得到了較大擴張,經營能力得到了較大提高。到2006年底,81家咨詢機構資產總額超過53億元,員工總數近2萬人;81家機構中50%以上獲有各種專業特許和認證咨詢資質,75%以上的機構自建或引建了多種應用于業務開展的知識庫、數據庫約300個。
有關專家指出,作為國內首創的科技咨詢專項資金,其政策導向作用正在日益顯現。相信北京市科委的探索,在引導產業發展、推動企業進步、打造現代服務業、創建創新型城市等前沿性課題上,將產生更進一步的示范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