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中國人民銀行2012年5月12日宣布,自2012 年5月18日起下調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本次下調后,大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降至20%,中小型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降至16.5%。此次降準后,將會給市場帶來4200億元左右的流動性。
點評:這是自2011年底以來央行第三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也是2012年再次存準率下調,印證了我們此前“基于4月份經濟數(shù)據(jù),央行將作出下調存準率的決定”的判斷,同時也與央行此前“將運用正回購、逆回購、央行票據(jù)、存款準備金率等各種流動性管理工具組合, 靈活調節(jié)銀行體系流動性”的表態(tài)相一致。
一般情況下,央行在存款準備金率的調整上主要參考經濟基本面和流動性兩個指標。由于剛剛公布的4月份經濟數(shù)據(jù)并不理想,直接觸發(fā)央行作出再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的決定。眾祿基金研究中心認為,央行此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是基于兩個方面的考慮,一是經濟增速下滑超出預期,二是流動性偏緊局面再現(xiàn)。
經濟增速下滑超出預期,增長缺乏動力。4月份的宏觀經濟數(shù)據(jù)不容樂觀,中國經濟的“三駕馬車”動力不足,投資、消費和出口數(shù)據(jù)繼續(xù)回落。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速從前三月的20.9%回落到前四月的20.2%,創(chuàng)下2003年以來的最低值,其中房地產投資當月增速下滑10個百分點,房屋新開工面積下降14.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從3月份的15.2%回落到4月份的14.1%;出口增速從3月份的8.9%回落到4月份的4.9%,大幅低于市場預期。在生產方面,4月份規(guī)模以上工業(yè)增加值扣除價格因素同比實際增長9.3%,比3月份回落2.6個百分點,是自2009年6月以來首次出現(xiàn)月度同比個位數(shù)增長。經濟增速的放緩,主要原因在于在出口和投資等經濟增長自身動能疲弱的情況下,政策松力度低于預期,對經濟增長的支持作用未能充分體現(xiàn)。4月全國財政收入10774億,增幅同比回落20個百分點,尤其是稅收收入增幅下降更多,主要受經濟增長趨緩、價格漲幅回落、企業(yè)利潤下降、實施結構性減稅等因素影響。由于一季度經濟增速已經下滑至8.1%,而隨著下滑趨勢的延續(xù),4月份GDP或已經破8,并有可能向7.5%的政策目標靠近,整個宏觀經濟仍處于尋底過程中。
流動性偏緊局面再現(xiàn),難以滿足實體經濟發(fā)展需求。社會融資規(guī)模出現(xiàn)大幅萎縮,4月份社會融資規(guī)模為9596億元,比上年同期少4077億元,人民幣貸款、外幣貸款、未貼現(xiàn)銀行承兌匯票、企業(yè)債券及股票融資均出現(xiàn)回落。從信貸數(shù)據(jù)看,4 月新增信貸規(guī)模為6818億,同比少增612億,遠低于市場預期的8000億元的規(guī)模,為今年最低水平,反映當前信貸需求不足與經濟增長放緩,其中企業(yè)長期貸款下滑明顯。4月份M1同比增速僅為3.1%,相比3月的4.4%出現(xiàn)大幅回落,已觸及今年1月的低點,表明企業(yè)流動性的下滑,而M1增速回落與工業(yè)下滑一致,反映經濟正加速探底。季初財政存款上繳也給流動性帶來較大的壓力,4月份財政存款增加4343億元,而5月份、6月份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減少,加重了市場流動性緊張的局面。
此外,2012年4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4%,較上個月回落0.2%,說明通脹水平仍然在下降通道中,也為本次存準率下調創(chuàng)造了條件。
本次存準率下調或成為貨幣政策寬松的信號,宏觀調控政策預調微調步伐有可能進一步加快。當前我國經濟面臨來自內憂外患的壓力,內需不足、投資下滑,外部需求萎縮致使出口增速放緩,這勢必會打壓實體經濟的增長勢頭,經濟增速下滑趨勢仍有可能延續(xù),而要刺激經濟發(fā)展,必須給予實體經濟充分的流動性支持。經過本次降準之后,央行將會向社會釋放4200億元左右的流動性,不過4月份財政存款增加了4343億元,此次釋放的流動性基本上填補了因財政存款增加導致的流動性缺口,所以市場流動性并不會因為存準率下調而出現(xiàn)明顯改善,尤其是新增貸款規(guī)模萎縮和二季度公開市場到期資金量減少的情況下,市場流動性偏緊局面或仍將延續(xù)。由于降準不會給市場流動性帶來明顯改善,因此,本次降準對市場的影響呈中性,其不會刺激大盤出現(xiàn)明顯上行,而表現(xiàn)出來的更多是對市場信心的“維穩(wěn)”作用。央行此前表態(tài)過“將運用正回購、逆回購、央行票據(jù)、存款準備金率等各種流動性管理工具組合,靈活調節(jié)銀行體系流動性”,因此,為維持未來一段時間內流動性平穩(wěn)寬松地增長,央行仍會通過逆回購和降準的政策組合向市場釋放流動性。在嚴峻的國內國際經濟形勢下,不排除央行在二季度再有一次降準動作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