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能發電調度9個月節約標準煤134.58萬噸
2007年,隨著貴州電網節能發電調度計劃生成系統的建成,為貴州成為全國第一個正式進入節能發電調度試點運行的省級電網奠定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在發電計劃制作的過程中,該系統首先讀取電力負荷預測的結果作為發電計劃制作的基礎,然后將檢修、停備的機組自動排除在發電序列之外,最后進行電量分配。在電量分配方面,該系統首先按水調系統梯級優化的結果分配各水電廠發電量,可以使各水電廠水位保持在較高的水平,降低水耗,從而使同樣的水發更多的電;然后按《貴州省統調火電機組排序表》安排火電機組發電,該排序表按污染物排放、能耗水平由低到高對火電機組進行排序,優化火電機組發電,從而使上脫硫、能耗低的火電機組優先發電,未上脫硫、能耗高的火電機組則少發電甚至不發電,降低了煤耗。
貴州電網自正式進入節能發電調度試點運行以來,嚴格按照優先調度可再生發電資源,按機組能耗和污染物排放水平由低到高排序,依次調用化石類發電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的原則開展節能發電調度工作。今年1至8月通過加大水電發電量和水庫優化調度,在保證水庫防汛安全的情況下,使水電廠長期處于高水位運行,提高了水電機組運行的經濟性,進一步降低了水電機組綜合耗水率。2008年1-9月通過節能發電調度節約標準煤134.58萬噸(折合原煤208.6萬噸)。
脫硫在線監測10個月減少二氧化硫排放量60多萬噸
目前,燃煤電廠的脫硫設施只是減少二氧化硫煙氣排放、減輕大氣污染的技術措施,而并未被有效的納入監管并與電廠的經濟利益直接掛鉤。實施脫硫需要燃煤電廠投入脫硫成本,商業化運營的燃煤電廠在利益的驅使下難以表現出這方面的積極性。盡管國家和政府為此提供了相應的補償政策,由于缺乏有效的監管手段,使得脫硫與補償之間難以達到事實上的平衡。國內外目前采取1小時隨機抽取2個或4個數據取平均值的方法進行離線評估分析,由于缺乏連續的跟蹤支持和可靠的驗證措施,使得每一時刻脫硫是否有效、是否應該提供補償難以做到客觀公正的判斷。
貴州電網依據系統監測到各火電廠脫硫裝置運行狀態、運行時間及二氧化硫排放情況等,并研究機組脫硫運行參數合格的有效脫硫判定算法及脫硫電量在線計算算法,完成了對火電廠脫硫信息的邏輯化、數字化解析。
以一臺30萬千瓦機組為例,按照每日有效脫硫時間為95.3%、平均負荷率86.7%進行統計,將產生9.1萬千克的二氧化硫,脫硫后排放的二氧化硫僅0.4~0.5萬千克,減少8.6萬千克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脫硫效率可達到95.6%。這將成為政府職能部門提供污染物排放統計數據和監管依據,對改善空氣質量、保護脆弱的生態環境發揮積極的作用。
通過對某電廠2007年7月25日的脫硫信息實時監測數據進行分析統計,其上網電量為909萬千瓦時,而實際監測得到的有效脫硫上網電量只有204萬千瓦時,該電廠脫硫合格電量只有上網電量的四分之一左右,明顯反映出電廠以脫硫系統啟停時間來進行脫硫上網電量的統計并不能真正脫硫效率。
截至2008年10月,貴州電網脫硫設施建成并接入貴州中調主站系統的火電機組共41臺(17個廠),裝機容量為1092萬千瓦,占全網火電總裝機容量的65.03%,已建成脫硫設施的火電廠燃煤發電機組已全部接入貴州主站系統,貴州主站系統脫硫設施監視率達到100%。通過該系統監測到接入系統火電機組2008年1至10月共產生64.548萬噸二氧化硫,向大氣排放二氧化硫3.914萬噸,減少了二氧化硫排放量60.634萬噸,全網平均脫硫效率為93.94%。因此,脫硫在線監測系統能夠有效地監控火電廠脫硫工況和效率,從而對經濟建設、社會發展和環境保護做出有益的貢獻。
煤耗在線監測如推廣全省可節煤29萬噸減排二氧化硫588噸
發電機組煤耗在線監測系統,是節能發電調度的核心內容,是整個試點工作的關鍵部分。節能發電調度需要依據“機組排序表”來實施,而確定“機組排序表”的一項重要因素就是機組的煤耗水平。調查發現,一臺火電機組的實際煤耗會隨著使用的時間、維護的水平、以及不同的發電負荷等因素的變化而變化,并不是按照單一的設計煤耗一以貫之的運行。如果只簡單地按照機組的設計煤耗人為建立“機組排序表”,節能發電調度的效果勢必大打折扣,其有效性和真實性也會讓人質疑。從這個意義上說,煤耗在線監測系統的建立,對于進行機組煤耗水平的實時監測,構建基于實測能耗水平的排序表,減少人為干預,推進節能發電調度向縱深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同時也有利于發電企業及時掌握機組的性能,提高機組的運行管理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