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上海商報
我國外貿出口依然未見明顯好轉。海關總署昨日披露的數據顯示,盡管8月份我國出口同比增長2.7%,但依然處于低位,進口更是同比下降2.6%,這似乎預示著我國內外需依然疲軟。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隨著較為慘淡的8月份進出口數據出爐,拉動外貿增長的政策或將加碼,率先推出的是出口退稅。
進口增速創7個月新低
海關總署發布的數據顯示,8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為3292.86億美元,同比增長0.2%,其中出口1779.8億美元,同比增幅為2.7%,進口總值1513.1億美元,同比下降2.6%。
與市場此前的預測相比,進口與出口實際增幅均大幅低于預期,尤其是進口,同比增速繼今年1月份之后再次出現負增長,并且創下7個月新低,環比下降0.3%。
進口增速遠低于預期顯然是受內需走弱的影響。海關總署數據顯示,8月份鐵礦砂、原油、成品油、鋼坯和大豆等主要大宗商品進口數量同比增幅均出現下降。
另據海關總署數據,由于近期大宗商品價格同比回落,前8個月,鐵礦砂進口均價下跌16.6%,大豆進口均價下跌1.4%,量價齊跌使得進口額呈現更大的降幅,鐵礦砂、原油、成品油、鋼坯等進口額同比降幅均在20%以上。
而出口同比增幅回升幅度也很微小,僅回升2.7%,遠低于市場預期。
從出口國別看,8月份對美出口同比增長2.96%,較7月份加快2.4個百分點;對歐盟出口同比下降12.7%,對日本出口同比則下降6.7%。
從出口商品來看,勞動密集型產品低迷,紡織、服裝和箱包等產品出口出現負增長。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鑒于歐美經濟仍在下行通道中,外需疲弱的基本態勢依然未有明顯改觀。
經季節調整后,今年8月份中國進出口總值同比下降0.5%;其中出口增長1.7%,進口下降2.9%;進出口總值環比下降3.9%;其中出口下降3.3%,進口下降4.6%。
略微可喜的是,8月份我國出口環比增長0.6%。
由于進口增速繼續低于出口,8月份我國貿易順差仍保持高位,達到266億美元,較7月份增加15億美元。
另據數據顯示,前8個月,我國進出口總值24976.2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6.2%。
實現10%的年目標難度大
“此前多數預計下半年外貿形勢將有所改觀,現在看來這個預期是落空了。”昨日一位券商人士接受商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今年的進出口月度數據波動較大,5、6月份曾出現反彈,但7、8月份又低位徘徊。
8月份數據歷來是研判全年外貿走勢的重要窗口。“我國面臨的外部環境并未明顯改善,今年外貿將難以完成在年初制定的10%的增長目標。”上述券商人士告訴商報記者。
至于9月份的進出口情況,交通銀行報告指出,9月進口同比或將低位徘徊,主要原因是三季度國內經濟增速可能仍處較低水平,經濟明顯回升的可能性不大,進口需求仍受抑制,而由于全球經濟復蘇前景不確定性較大,出口同比回升幅度有限。
“綜合進出口情況,9月貿易順差可能繼續擴大。”交通銀行報告指出,“前8個月進出口運行狀況表明進口增速較低,未來這一走勢或將延續,而出口狀況可能稍有改善,順差規模或許會略有擴大。”
維穩外貿增長政策或祭出
隨著較為慘淡的8月份進出口數據出爐,拉動外貿增長的政策是否加碼也迎來節點。
市場有消息稱,在對沿海地區摸底調研之后,國家相關部門正在醞釀新一輪維穩外貿增長的政策,可能涵蓋質檢、通關、信貸、保險等多個方面。
業內人士廣泛預期,個別行業的出口退稅率或將調高,政策最快有望在本月出臺,“可能包括將部分行業的出口退稅率從目前的13%-15%上升至17%。”
8月25日,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廣東調研時宣布了一系列“穩出口”措施,第一條即是“要繼續落實和完善出口政策,加快出口退稅腳步,確保及時退稅”。
在2008年-2009年全球金融危機高峰期,我國也曾采用過提高退稅的刺激方法,當時提高了553項機電產品退稅率。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認為,我國應該讓人民幣貶值,使人民幣的匯率順應市場變化而不是維持單邊走勢,“日本雖然保持了一段時間的日元升值出口增長的情況,但后來經濟陷入長時期的低迷。”
不過,由于外需不在中國官方的控制之內,我國仍然需要刺激國內需求以保持經濟增長。事實上,近期發改委已頻繁批復基建項目,大有啟動投資刺激的意味。9月5日,發改委公布,各地總計25個軌道交通和鐵路建設項目獲批,涉及金額超過8000億元。這一規模,已超過“十五”和“十一五”期間各城市軌道交通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總和。同一天還披露了13條公路項目,次日再批復10個環保項目。
與此同時,發改委還有消息傳出:今年企業債發行將進一步向重要產業項目傾斜,發改委已按照債券資金投資領域,將企業債申報分為綠色通道、重點支持和正常審批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