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俄原油管道談判歷時數十載,其中因油價等因素數度波折。今年 10 月 28 日,中俄共同簽署了《關于在石油領域合作的諒解備忘錄》等相關協議。但協議并未鎖定油價,也沒有規定貸款利率。關于具體協議的簽署,如管道建設的具體時間、長期原油貿易合作、上下游一體化實施等,中石油集團曾表示,雙方企業將在年內簽署正式合同。
據俄國媒體報道,雙方分歧在于貸款利率以及貸款擔保問題。中方希望實行以倫敦銀行間同業拆借利率 (LIBOR) 為基礎的浮動利率,并希望參與俄境內的油氣資源開采。
此外也有分析人士稱,俄公司單方面發布上述消息,不排除有策略性考慮,對此,上述中石油相關負責人笑而不答。
專家看法 擱置不會威脅中國能源安全
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當前金融危機形勢下,由中方提供巨額貸款,購買中國的設備以及參與勘探開發是合理的要求。
韓曉平表示,中俄原油管道對于保證中國能源安全重要性并不大,而只能起到補充作用。一方面俄對華石油進口在我國每年近 2 億噸的原油進口比例非常小;此外,目前國際油價仍在不斷下滑,國際市場上仍有很多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