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學藥研發越來越難、產出越來越少的今天,傳統醫藥成為研發的一個最有可能的突破點。
近日,由世界衛生組織(WHO)主辦,中國衛生部、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承辦的WHO傳統醫學大會在京舉行。會上,世衛組織成員共同發表了一項以強調發展傳統醫藥,確?;颊吆凸┓胶侠硎褂脗鹘y醫藥為主旨的《北京宣言》。
WHO總干事陳馮富珍表示,在世界各地呼吁復興初級衛生保健的背景下,應當重新審視傳統醫學的價值和地位,正確看待其對公平可及的、可負擔的、以人為本的衛生服務貢獻。將傳統醫藥視為一種寶貴資源,正當其時。
WHO早已意識到,傳統醫藥是建立在初級衛生保健基礎上公平的、可及的衛生系統的組成部分。國際社會、各國政府以及衛生專業人員和工作者需要采取行動促進傳統醫藥,將其作為推動實現人人享有衛生保健目標的一項重要內容。
大會通過的《北京宣言》指出:必須維持和保護關于傳統醫藥、治療和實踐的知識以及對其可持續應用不可或缺的自然資源,保障傳統醫藥實踐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可及性。各國政府有責任保障本國人民健康,應作為國家綜合衛生體系的一部分,制定國家政策、規章和標準,確保傳統醫藥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對于仍未將傳統醫藥納入國家衛生系統的國家,WHO呼吁這些國家的政府采取實際行動。
《北京宣言》強調,傳統醫藥應與2008年第61屆世界衛生大會通過的“公共衛生、創新和知識產權全球戰略和行動計劃”協調一致,在研究和創新的基礎上進一步發展。各國政府、國際組織和其他利益相關方,應在貫徹執行上述計劃方面通力合作。各國政府應為傳統醫藥從業人員建立資格認證體系,對從業者施行資格認證或執業許可。同時,傳統醫藥執業者應提高知識水平和執業技能,以適應國家需求。加強傳統醫藥提供者之間的交流,為傳統醫藥從業者、醫學學生和相關研究人員建立培訓機制。
近年來,WHO一直在推動傳統醫藥方面不斷努力,在之前的第55屆傳統醫學大會上,WHO就提出了發展傳統醫學全球戰略。
WHO總干事陳馮富珍表示:在亞非拉大部分地區,傳統醫學通常是可及的、可負擔的而且應用普遍,對一些發展中國家農村的人們而言,它有時甚至是惟一的衛生服務來源。在世界各地呼吁復興初級衛生保健的背景下,應當重新審視傳統醫學的價值和地位,正確看待其對公平可及的、可負擔的、以人為本的衛生服務貢獻。將傳統醫藥視為一種寶貴資源,正當其時。
相信中醫藥
在定調基礎上,《北京宣言》對傳統醫藥給予明確定義:“傳統醫藥是在維護健康以及預防、診斷、改善或治療身心疾病方面使用的以不同文化固有的、可解釋的或不可解釋的理論、信仰和經驗為基礎的知識、技能和實踐總和。”而作為具有完整理論體系的傳統醫藥,中醫藥的現狀頗具代表性。
衛生部部長陳竺在大會致辭中表示,中國政府高度重視和支持中醫藥發展,始終堅持中西醫并重的方針,制定了系列保護、扶持、發展中醫藥的方針政策。作為中國特色醫療衛生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中醫藥不僅對許多常見病、多發病有顯著療效,而且在防治重大疑難疾病和新發傳染病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但不可回避的是,中醫藥的發展仍不盡如人意。
業內人士分析,中醫和中藥密不可分,不像西醫、西藥可以相對獨立?,F在中醫藥很大程度上的問題不在中藥(中藥的銷售量并不是很小),更多是中醫的問題,單看中醫的發展,近幾十年里高水平的醫生越來越少,中醫藥傳承機制不健全,診療市場魚龍混雜。并且在中醫藥的宣傳上有一些致命的錯誤,無限夸大中醫藥的作用,使人們對中醫失去信任,這已不是個別問題。另外,由于長期以來形成的“中醫藥無副作用”等宣傳導向,人們對于中醫藥副作用的心理承受能力低,近年來發生的一些中藥制劑公共安全事件也讓人們對中醫藥產生了懷疑情緒。
對此,陳馮富珍呼吁各成員國將傳統醫學和西醫學高效相結合,并對中國政府將中醫藥納入國家基本醫療體系表示贊賞。她說:“中國各地的公立醫院在提供常規治療的同時,在采用行之有效的中草藥療法治療許多疾病?!?
她同時強調,傳統醫學在療法上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的確認需要特殊研究方法,在管理培訓、資格認證等體系以及產品安全嚴格控制方面必須加強監管。WHO將對該領域提供支持,并把傳統醫學作為珍貴的資源來尊重。
亦有相關人士表示,中國傳統醫學在國際上的境遇并不比其他國家傳統醫學所處的境遇好。外國有些研究機構對中醫藥感興趣,主要出于本國或本公司的經濟目的,與“扶持”中醫藥無關。如果我們不加緊中醫藥研究,中醫有一天就成了“洋醫”,傳統醫藥的開發在今天主要是創新,不創新就談不上發展。反中醫的畢竟是少數人,既然國家政策導向的扶持已有,關鍵就要看中醫藥自身的發展了。為什么那么多“洋中藥”會占領大部分國際市場?說明我們的中醫藥研究有待提高。
尋找天然藥
在WHO傳統醫藥大會召開期間,圍繞大會主題,同時有四個衛星會議召開,其中由中國非處方藥協會主辦的“衛生體系中的自我保健衛星會暨世界自我藥療產業第16屆大會”和“傳統藥物衛星會”,主要探討了傳統藥物的產業現狀與發展,引起業內人士關注。
有關人士分析認為,在歐美等發達國家,多數將傳統醫藥作為補充醫療或膳食補充,而傳統醫藥所含的天然成分也逐漸受到消費者歡迎。在非洲一些國家,草藥治療仍是主要治療方式,多數非洲國家均有這方面的立法和對草藥進行研究。所有跡象表明,傳統醫藥市場在未來仍將繼續擴大。
一項統計表明,由天然物質制成的藥品約占所有藥品比例的30%,其中,國際植物藥市場份額已超過300億美元,對中草藥和中藥制劑的需求也迅速增大。因而傳統藥物在全球的機會和在中國的機會引起了各相關方的極大關注,尤其是中國迅速擴張的醫藥市場和比較完備的中醫藥體系。
實際上,早在幾年前,包括葛蘭素史克、輝瑞等在內的一些跨國制藥公司就已啟動對中國傳統醫藥的研發計劃。在化學藥研發越來越難、產出越來越少的今天,傳統醫藥成為研發的一個最有可能的突破點。此外,境外已有多個天然藥物品種在我國注冊并上市銷售,因此國內企業在面對機遇的同時,應時刻警惕來自國際方面的各種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