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麥肯錫對經濟狀況進行的最新全球調查表明,過去的6個月中,全世界高管對于通脹的擔心顯著降低。受訪者在9月初接受了這一調查,當時商品價格已有所回落,雷曼兄弟也已申請破產,但美國政府對金融機構的救援尚未全面展開1。盡管金融動蕩仍在繼續,且公眾普遍對本國經濟缺乏信心,但受訪者仍表示,許多企業有些靈活的應對措施:多數尋求外部融資的企業到目前為止已經找到了資金,那些預測會出現較高通脹的受訪者表示,其企業能夠提高價格的可能性也較高;大多數高管都預計,其企業的生產率會提高。
注釋:
1《麥肯錫季刊》于2008年9月9日~16日進行了這一調查,共收到全球1,622名高管的反饋。我們對數據進行了加權處理,以反應總樣本中各個部門的比例。
通脹、定價和融資
一年前,高管們曾表示,石油價格是通脹的主要推動力。在本次調查進行過程中,石油價格已從2008年2月底以來首次下跌到每桶100美元以下。
大概由于這個原因,盡管許多中央銀行仍保持謹慎態度,但高管們對于更高的通脹的預期開始降低:只有51%預計,未來的6個月中會出現更高的通脹,而6個月前持此看法的高管則為72%(圖1)。此外,中國和印度對通脹的擔憂顯著下降:中國43%的受訪者以及印度65%的受訪者預計,通脹會降低。而在全部受訪者中,持此看法的比例為28%。這一發現可能與這兩個國家對于商品的依賴程度特別高有關。
高管們還表示,他們企業對定價的控制能力超過3個月之前的水平。據此,高管對于通脹的預期越高,他們表示,所在企業在未來的半年中提高價格的可能性也越高(圖2)。3個月前,在預計通脹率提高3%或以上的高管中,有40%預計會提高價格;現在,這一比例為57%。
當時,幾乎沒有幾位高管表示他們的企業無法從信貸方或金融市場中獲得所需要的資金,盡管有40%的高管表示他們并未做過這方面的嘗試(圖3)。金融服務行業中一半以上的高管表示,他們的公司曾尋求過融資,并且其成本顯著高于以前所獲得資金的成本。
招聘量下降,生產率提高
盡管高管們表示他們的企業有了更大的定價權,但是,這種定價權并沒有轉化為員工的穩定性。過去一年里,招聘計劃有所縮減。現在,近30%的高管預計他們的企業會在未來的6個月中縮小勞動力規模(圖4)。一年前,這一比例則僅為18%。在裁員比其他行業更為普遍的制造業和金融服務業中,預計將減少而不是增加勞動力的可能性的高管比例高于其他行業的高管。相比之下,43%的能源業高管預計用工水平會提高,在所有行業中遙遙領先。看來,能源企業在利用他們的巨額利潤繼續開發。
各行業的多數高管都有信心以更少的勞動力完成更多工作。一半以上的高管表示,他們的企業的生產率(定義為每個工時生產的產品或交付的服務的數量)在過去的一年中有所提高;近三分之二表示,生產率在未來的6個月中會繼續提高。
全國性的經濟低迷
各企業都在尋求適當的方式應對這一狀況。但是一年前,當搖搖欲墜的美國房地產市場導致信貸市場和整個金融體系的疲軟時,高管們對于經濟可能出現全國性的低迷的擔憂開始有些增加。如今,他們的擔心更盛:78%的高管表示,他們所在國家的經濟狀況比一年前更差(圖5),而3月份這一比例為43%。
亞太地區尤其如此,94%的高管都抱有這種悲觀的看法。最近進行的另一項調查的發現也許可以解釋這個高得異常的數字:該地區的多數高管(百分比高于世界任何其他地區)表示,他們所在國家的總體經濟狀況與美國的狀況密切相關。
逐步管理能源價格
超過60%的受訪者表示,他們的企業已采取行動提高能源效率。最普遍運用的舉措是兩項可以迅速實施的方案――降低辦公室供熱或制冷的能耗和控制差旅。而諸如縮短供應鏈等長期措施則較少采用。這也符合最近另一項調查的發現:盡管高管們表示不斷攀升的能源價格是影響他們企業供應鏈的前三大問題之一,但只有16%表示已經著手解決這一問題2。不過,任何一個問題影響到企業供應鏈的時間越長,企業著手解決這一問題的可能性就越大。這表明,如果能源價格仍保持較高水平,企業也許會以更復雜的方式來管理它。
注釋:
2參見“Managing global supply chains: McKinsey Global Survey Results”,《麥肯錫季刊》,2008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