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尚集團研發的第一臺工業機器人
日前,海尚集團有限公司召開新項目推介動員會,重點介紹了“海尚”在未來發展中的主導產業,其中研發了一年多的工業機器人在會上正式“曝光”。本月底,該集團第一批60臺工業機器人訂單將進入置業階段。
海尚集團有限公司總裁葉華平滿懷信心地表示,工業機器人的成功研發標志著“海尚”進入高科技產業領域。據悉,工業機器人技術是現代工業中尖端自動化技術高度集成體現,當前已成為自動化裝備的主流及未來工業生產的發展方向,并且已運用在汽車、電子、包裝、食品、電器、醫藥等行業中。
市場需求催生工業機器人
2011年上半年,“海尚”開始研發工業機器人。談起進入工業機器人行業的原因,葉華平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內人力資源、用工成本不斷上升,其中人工成本每年的漲幅為20%左右。國際上,用機器人取代工人,降低運營成本,是大勢所趨。特別是制造業,通過實現機械化是提高效率、降低勞動力成本的有效途徑。
“從某種意義上說,正是這種市場需求催生了工業機器人。而機器人制造公司則必須制造更加廉價的機器人來代替基礎工人。”葉華平說,當前用工荒、高成本等因素交織,凸顯了民營企業不堪重負的生存狀況。在這種背景下,制造產業再不轉型升級,將不具備優勢,而使用工業機器比工人的效率更高、成本更低,有助于提高產品質量。
“工業機器人準確率和精密度都高,但運用工業機器人,實現工業自動化首先取決于產品的標準化。”葉華平說,“工業機器人可在危險、惡劣環境下的作業,在工業生產中能24小時做某些單調、頻繁和重復的長時間作業,更重要的是,他們沒有生命危險,不會出現安全事故。缺點是一個型號的工業機器人只能代替某一個工種。”
將工業機器人“平民化”
“我們研發的首臺工業機器人是5公斤級的,由5個關節組成,屬于關節型工業機器人,它的特點是工作范圍大、動作靈活、避障性好。”日前,記者在“海尚”新項目推介動員會上了解到,這款工業機器人可以像人的手臂一樣前后左右自由活動,主要為抓取和安裝作業。
據介紹,工業機器人最早用于高端制造業,價格并不便宜,汽車行業是最早使用機器人的行業。“我們就是想讓工業機器人走進眾多的民營制造企業,關鍵是讓機器人的制造成本降下來。”葉華平說,“目前,我們制造的工業機器人,部分零件還依賴于進口,我們希望通過一兩年努力,一些關鍵的零部件能夠自己生產,將造價降到10萬元,實現完全國產化。”全程參與工業機器人的研發工作的葉華平說。
據悉,“海尚”研發團隊通過對6軸關節工業機器人的結構原理進行解剖、分析研究,再對所購自國外的軟件系統進行二次開發。為此,“海尚”一年投入了500萬元的研發資金。今年6月份完成第一臺樣機,并在位于諸暨的盾安集團廠區內試用。
第一筆60臺訂單年內生產
第一臺工業機器人在盾安集團加工中心開始試用,代替人工的抓取工作。經過兩個月的在線試用后,盾安集團決定投入1200萬元向“海尚”下了第一筆訂單——60臺工業機器人,并由“海尚”將對其的加工中心和數控車床進行了全面改造,實現設備自動化適應工業機器人的操作。
“我們年內生產同型號60臺工業機器人,明年初步計劃生產1000臺,開發3種型號的工業機器人。”葉華平說,長遠的目標是從第一代工業機器人向智能機器人發展。
“海尚”工業機器人的成功研發,標志著海尚集團進入高科技產業領域。據介紹,“海尚”也是我省第一家成功制造出工業機器人的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