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讓知識產權成為“真金白銀”——我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09件的背后
近日,在第六屆中國專利周期間,國家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賀化宣布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截至今年10月底,我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已達3.09件,較去年年底的2.37件增長了30.4%,接近國家“十二五”規劃確定的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3.3件的目標。
發明專利的快速增長意味著什么?我國政府為什么要把發明專利擁有量納入“十二五”規劃?為此,記者采訪了知識產權專家、全國知識產權示范城市的市長,走訪了一些創新型企業,深感在企業成為自主創新主體的今天,發明專利等知識產權正創造著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成為推動我國經濟發展的強力引擎。
發明專利:
自主創新能力的體現
“發明專利既是一種無形的知識財產,又能通過工業生產和制造轉化成現實財富,是衡量一個地區科研產出質量和市場應用水平的綜合指標,是‘含金量’最高的專利。在國外,‘專利’主要指的就是發明專利。”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法律與知識產權系主任李順德教授介紹,我國專利一般分為發明專利、實用新型專利和外觀設計專利三種類型,這三種專利中,發明專利技術含量最高、創新價值最大、核心競爭力最強,保護期也最長——達到20年,也需要較長時間審查。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總干事高銳的話也印證了這一點:創新是某個企業、整個產業乃至國家用以證明并獲得競爭優勢的途徑,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主要因素,其至關重要的一個部分是技術,它受到發明專利的保護。因此,發明專利對于加快創新、促進經濟高速發展尤為重要。也正因為發明專利是自主創新能力的體現,我國政府才把發明專利擁有量納入“十二五”規劃。今年7月,我國發明專利累計授權量已突破100萬件,從授權10萬件到授權100萬件,僅用了9年時間,成為世界上實現這一目標最快的國家。這一段時期,正是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要時期,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是國際通用指標,體現了一個國家或地區自主創新能力和經濟發展的實力。”李順德表示,“我國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09件,大幅增長,說明我國經濟結構轉型提速,自主創新能力大大提高。”以深圳為例,截至2011年底,深圳市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9件,居全國第一;2011年全市通過PCT途徑提交的國際專利申請達7933件,連續8年位居全國首位。發明專利的優勢,支撐了深圳經濟快速發展,同年地區生產總值達1.1萬億元,同比增長10%,位居直轄市以外全國城市第一位。
發明專利:
為企業融資提供“真金白銀”
鎮江,是江蘇面積最小的城市,經濟總量也不大,為何卻能從全國眾多候選城市中脫穎而出,成為今年首批23個國家知識產權示范城市之一?鎮江市市長朱曉明接受采訪時表示:“讓專利創造的優勢轉化為產業發展和企業經營的優勢,一直是困擾著政府的難題,這成了鎮江關注的重點。鎮江在全國率先推出了優質發明專利培育計劃,讓企業感受到知識產權不僅代表了創新能力,同時也成為發展的優質資源,可以為企業融資提供‘真金白銀’。”
朱曉明介紹,近年來,鎮江市先后出臺了《鎮江市專利權質押融資管理辦法》、《關于加強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的指導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性文件,設立了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為主要業務的科技支行,建立了總額超過2000萬元的風險補償資金和總額為1500萬元的“風險池”資金,并以1:8的比例放大使用。也就是說,僅通過風險補償資金,銀行至少可以為中小企業提供2.8億元的質押貸款。近三年,全市已有100多家企業的專利、商標和軟件著作權通過質押,獲得10多家銀行累計超過14億元的貸款和授信。
國家知識產權局局長田力普對此充分肯定:“專利質押貸款不僅解決了中小企業的創新問題,也為專利價值的體現以及發展專利服務業提供了新的機遇,應該在完善相關政策的基礎上,給予大力支持,為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提供更多機遇。”
目前,不僅鎮江,上海、北京、天津、重慶、武漢、廣州、長沙、南通等地,也相繼開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工作。3年來,中小企業知識產權質押貸款金額累計超過200億元,探索走出一條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幫助企業緩解“融資難”的有效模式,有力地支持部分科技型中小企業經營發展。
發明專利:
打開市場的“金鑰匙”
在南京江寧經濟開發區,記者走進一家全國建設系統最早改制為民營企業的科研院所——江蘇省建筑科學研究院有限公司。公司自主研發生產的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系列產品打破了國外同類產品的壟斷,廣泛應用于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的國家重點工程項目,在長江三峽大壩、田灣核電站、蘇通大橋、錦屏水電站、京滬高鐵等重大工程中,獲得了良好的口碑。“我們的產品能走出去,主要靠的就是擁有自主產權的產品。發明專利就是我們打開市場大門的‘金鑰匙’。”江蘇建筑科學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繆昌文介紹,公司目前擁有的70余項發明專利和16項實用新型專利,在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劑的研究領域,建立起公司自己的專利池,市場份額始終保持在50%以上。
發明專利等知識產權在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的今天,創造著越來越多的經濟效益。如近日國家知識產權局評選出的第十四屆中國專利獎中,百萬噸級煤炭直接轉化油品技術等25個獲得金獎的項目,到2011年底,為企業新增銷售額1655億元,新增利潤346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