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藥機械行業尚未受金融海嘯影響。”杭州中亞機械有限公司客戶經理胡西安日前在第十三屆中國國際醫藥(工業)展覽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在遭遇全球經濟危機時才體會到,擁有自主品牌就是握住了生存的機會。
歷時3天,國際醫藥展近日在北京中國國際展覽中心落下帷幕。根據組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本次展會有來自19個國家的367位企業參展,其中國際展商209位,國際參與程度達57%以上。由德國經濟技術部組織的90家企業組成的德國展團參展規模為890平方米,展示了德國展團帶來的最新技術及設備。
除德國展團外,日本企業展示區、中國臺灣地區企業展示區也成為國家和地區展示的亮點。以惠普、西門子為領頭企業的電子標簽展示區和自動化展示區,引領了行業的最新方向。對此,北京世紀盛通環境工程技術有限公司項目工程師黃晏清認為,隨著歐美經濟危機的蔓延,企業紛紛轉戰中國市場,這將加大中國企業的競爭壓力。
令業界關注的是,盡管本次展會的舉辦正值歐美經濟下滑時期,但仍然云集了國際高精設備和技術。有國外展商表示,之所以在本屆國際醫藥展上投入大量精力和成本,一方面是看好中國的市場發展,另外一方面是希望把最好的機械和設備展示給中國的觀眾。
記者在采訪中了解到,展會期間,組委會首次主辦的中國藥用輔料研討會吸引了業內的高度關注。此次研討會為藥品生產企業、藥用輔料生產企業、藥用輔料經營企業、藥品監督管理機構等提供了一個互動交流的平臺。特別是,參加研討會的聽眾與演講專家對即將發布的IPEC藥用輔料相關指南表示了極大的興趣。
近年來,我國醫藥工業市場高速增長,正是國內對醫藥工業需求量大幅增長的反映。同時,我國700多個制藥裝備企業已經可以制造高效節能產品、達到國際水平的產品、機電儀一體化產品、符合GMP要求產品以及出口創匯產品等等,擁有原料藥設備及機械類、制劑機械類、藥用粉碎機械類、飲片機械類、制藥用水設備類、藥品包裝機械類、藥物檢測設備類及其他制藥機械類等八大類3000多個品種規格的制藥裝備。有數據表明,我國藥品包裝行業的年產值大約為150億元人民幣,年增長速度超過10%。
有關數據顯示,我國的醫藥工業總產值由1998年的1371億元人民幣上升到2007年的6679億元人民幣;醫藥貿易出口額由1998年的34億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246億美元;醫藥貿易進口額由1998年的15億美元增長到2007年的140億美元。在2008年上半年,中國醫藥制造業總產值累計達到3750.97億元,同比增長28.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