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多年的發展,我國水泥工業的總產量已經達到20.85億噸,占到全球總產量的58%。其中,新型干法水泥的比重已經占到總產量的90%,前10家大型企業集團的熟料產能也占到總量的50%,結構調整的成果正使得行業的競爭力日趨強化。
“我國雖是水泥生產大國,但卻并不是水泥生產強國。”正如專家所言,雖然我國水泥產量連續榮登世界的榜首,但相比較一些歐洲國家而言,我國水泥生產過程中的高耗能、高污染情況依然嚴重。可以說,今后水泥行業的節能減排任務緊迫。
盤點剛剛過去的2012年,我國水泥行業的發展形勢可以用“急轉直下”來形容。2012年,受國際經濟下滑、我國經濟增速下降以及市場需求萎縮放緩的影響,我國水泥行業產能出現全局性、全方位的過剩,部分水泥企業的生產線已限產、停產,企業效益明顯下滑。針對此種現象,中國水泥協會會長喬龍德坦言,國內水泥行業當前要面對的不僅僅是“增速下滑,需求疲軟,價格下跌、利潤縮水”的困境,更需要面對結構調整和轉型的難題。今后幾年,淘汰落后產能和行業開展節能減排將成為我國水泥工業結構調整和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水泥行業將套上“環保緊箍咒”
我國工業起步較晚,尤其是對水泥以及鋼鐵這些重工業來說,其在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與環保不相和諧的“音符”。繼鉛蓄電池、電鍍印染等行業之后,水泥行業又將套上“環保緊箍咒”。去年年初廣東已先于全國收緊水泥行業的氮氧化物地方排放標準,這也釋放出一個信號,即今后整個水泥行業的節能減排到了“背水一戰”的緊要關頭。“隨著科技與時代的進步,環保、建筑等領域對于提高水泥質量、延長建筑物壽命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環保也對水泥生產的煙塵減排、廢氣處理和脫硫脫銷等有新的約束。”喬龍德表示,水泥工業的發展必須轉向與轉型,著力于提高質量和減量化生產。
據了解,從碳排放情況看,水泥行業屬于窯爐行業,生產工藝除了燒煤外,還要大量使用石灰石、鐵粉、粘土。由于需要高溫條件,水泥窯熟料燒成火焰溫度高達1800攝氏度,這也是水泥燒制過程中會產生大量氮氧化物的主要原因。水泥工業氮氧化物排放量約占工業系統總排放量的10%,是繼電力、機動車之后的氮氧化物第三大排放源。此外,國家環保部門醞釀的“降低水泥行業氮氧化物排放標準”,意在將現有GB4915-2004《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的氮氧化物排放值由800毫克/標準立方米大幅度降低。有業內人士為此擔心,這樣一來國內幾乎沒有排放合格的水泥企業,這一新標準也將吃掉水泥行業全年利潤的一半左右。此外,根據國發[2011]26號即《國務院關于印發“十二五”節能減排綜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的精神,按照《關于水泥工業節能減排的指導意見》,要求在“十二五”末,水泥工業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在2009年的基礎上降低25%。《國家環境保護“十二五”規劃》中也明確提出“新型干法水泥窯要進行低氮燃燒技術改造,新建水泥生產線要安裝效率不低于60%的脫硝設施”。
一位業內人士對記者坦言:“對行業來說,節能減排的警鐘來得很及時。”目前來看,水泥行業的大氣污染物的排放量已經引起企業的普遍重視。據悉,廣東還會向國家可能出臺的最嚴格的標準看齊。根據廣東省環保廳頒布的《廣東省“十二五”主要污染物總量控制規劃》,2013年底前,珠江三角洲地區水泥行業新型干法窯要推行低氮燃燒技術和煙氣脫硝示范工程建設,“十二五”期間廣東省規模大于2000噸熟料/日的新型干法水泥窯全部實行低氮燃燒技術改造并建設煙氣脫硝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