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開始執行的《財政部 國家稅務總局關于提高勞動密集型產品等商品增值稅出口退稅率的通知》,幾十種機床工具出口退稅率調高。應該說,國家此時出臺這項政策,是出于整體刺激經濟發展的考慮,但是由于機床工具行業的專業性以及特殊性,政策的制定不妨兼顧產品結構的調整。
幾十種機床工具產品中,工具類產品的調整幅度較大,上升6%,達到11%。整個機械制造行業的出口退稅率,一般的調整幅度多在2%左右,量大面廣的汽車行業的調整也在這個水平。工具類產品6%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在本次機械類產品稅收調整中稅率提升最高。
當然,如此高的稅率調整,對一些以出口為主的刀具企業形成利好,但對于整個行業的影響卻值得商榷。如政策中所列舉的“其他材料制工作部件的鉆孔工具”即高速鋼麻花鉆,其主要原料為鎢。雖然我國鎢的蘊藏量還比較豐富,但它畢竟屬于不可再生資源,可使用量有限。同時,由于高速鋼麻花鉆的出口價格很低,只有幾美元或者更少,所以即使某些刀具出口企業有相當數額的出口量,但其所獲得的利潤卻很少。因此,幾年以來,中國機床工具工業協會以及工具分會都一直在呼吁進行產品結構調整,希望行業減少高速鋼刀具的生產,轉而研發和生產硬質合金刀具。
機床類產品如牛頭刨床、拉床等這次也被納入退稅調整名單。前幾年行業協會就呼吁停產這類高耗能、低利潤產品,現在又將其出口退稅率提高2個百分點,達到13%,有關專家表示,這基本是材料的直接出口,不利于行業的長遠發展。
機床工具行業雖然在整個機械制造行業中所占的比重并不是很大,但是由于其涉及國防建設安全,且專業性很強,其政策的制定和出臺往往需要經過一大批專家的反復論證。2001年,國務院進行體制改革,國家機械局被撤銷,原有職能劃入國家經貿委。我國機械工業管理體制發生的變化,使得機床工具行業缺乏直接的上級職能管理部門。雖然近期成立了工業和信息化部,但畢竟時間短,對行業的情況也不是了解很深。因此機床工具行業的政策制定,也不妨多方聽取專家的意見。
稅收政策是國家調節行業的一個有力杠桿,通過各種稅收政策的運用包括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國家可以對某個行業、某項產品發出增產或者減產的信號,從而對行業起到調整與引導的作用。一旦發出的信號偏離主旨,則不利于行業的發展。對于機床工具這樣專業性極強的行業,其信號的正確與否不容忽視。
因此,有關專家建議要在擴大出口的基礎上,增加一些具有技術含量產品的出口,在機床工具行業增加那些中等偏上產品的出口。小鉆床、小銑床這些產品,企業不是不可以出口,但國家的態度要很明確:不鼓勵、不支持,因為其附加值并不高。發展那些既有技術密集度又有勞動密集度的產品,一方面發揮中國勞動力豐富的優勢,另一方面節約國家資源,讓企業獲得合理的利潤。這樣,中國的機床工具行業才能既增加出口,又能增加就業機會、創造外匯,行業得到更加健康、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