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全球經濟環境異常復雜,金融危機對實體經濟中的影響已經顯現,我國制造業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過去幾年間,業界已逐漸認識到我國制造業舊的粗放增長模式不可持續,這其中的矛盾和問題在全球經濟下行的壓力面前更加凸顯出來。要破解這個困局,加快現代制造服務業發展步伐,對我國制造業應對當前的挑戰、以及更長遠的升級轉型來說都具有戰略意義。
正如中國機械工業聯合會會長于珍近日在一次交流會上指出的,對于機械工業而言,加快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是應對當前經濟形勢的一種思考和選擇,通過大力開展增值服務,提高服務收入在整個收入中的比例,是機械工業實現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
現代制造服務業是指直接或間接為生產過程提供中間服務的服務產業。它是指圍繞制造業生產過程的各種業務,開展的專業服務活動。所包含的內容非常廣泛,不僅包括傳統服務業在一般意義上的售后服務與維修、對售出產品的簡單改進、通過臨時合同向客戶供應配件等,還包括長期支持客戶的價值創造,為客戶提供盡可能完整、以知識為基礎的整套資源,包括人力、產品和配件、新技術、新工藝等各種服務。
國際經驗表明,制造業發展到一定階段后,以產品為中心的制造業正在向服務增值延伸,制造業的結構也從以產品為中心邁向以提供產品和增值服務為中心,其附加值和市場競爭力的提升更多的是靠生產性服務業的支撐。有關研究顯示,在發達國家,貫穿于生產全過程的產前、產中和產后3個階段的制造服務業所創造的價值,已經超過物質生產所創造的價值。
如通用電氣公司20世紀80年代在全球24個國家共擁有113家制造廠,其產值中傳統制造產值的比重高達85%,服務產值僅占12%;目前,通用電氣的“技術+管理+服務”所創造的產值占公司總產值的比重已經達到70%。全球知名的汽車工程服務咨詢提供商里卡多公司,在汽車、物流、能源等領域為全球提供產品創新、工程解決方案、戰略咨詢等服務,而里卡多公司本身很少參與制造加工,僅提供技術服務和信息咨詢。可以看到,在當今跨國企業的價值鏈條中,制造業服務業已成為制造業增加值的主要來源。
在制造業價值鏈曲線上,制造加工環節始終是處于低端,而產品研發、售后服務處于價值鏈曲線的高端。據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UNIDO)的數據,我國在全球制造業產出中占有的份額從1995年4.2%上升到2005年的8%,制造業產出在全球排名從第五位上升到第三位。但我國產業處于全球價值鏈低端,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企業價值鏈之間的差異,決定了的產品差異化,也是企業競爭優勢的關鍵。加快發展制造服務業,不僅可以提高制造業的生產效率,增強企業的核心競爭力,而且可以為經濟增長開辟新的增長點。
現代制造服務業是制造業與服務業相互滲透融合發展的結果,是當今世界制造業發展的大趨勢,對中國來說,面對當前國際經濟環境,非常有必要以發展現代制造服務業來促進制造業產業結構調整升級,進而推動我國從制造業大國向制造業強國轉變。
對廣大制造業企業來說,面對經濟下行背景下更加激烈的競爭,由制造到服務,在制造過程中重視服務,從產品制造商到品牌商、供應商,努力為客戶提供以知識密集、附加值高為特征的服務項目,也是自身可持續發展的必由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