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開的中國全球定位系統技術應用協會2008年會暨導航定位產業技術進步與創新專家論壇,北斗衛星導航定位系統12顆衛星2009年前后上天,我國衛星導航定位產業進入一個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期。
國家測繪局局長徐德明出席會議并講話。徐德明指出,國家測繪局作為測繪行政主管部門,在推動導航定位等地理信息產業發展中具有重要責任。要以服務國家“保增長、擴內需、調結構”為中心,盡快制定引導和規范地理信息產業發展的有關政策,完善測繪與地理信息標準,大力推動技術自主創新,加快建設地理信息公共服務平臺,實施地理信息產業示范工程,推動地理信息產業基地建設,引導更多社會資金投入,支持企業做強做大,推進產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切實提高地理信息產業對國民經濟發展的貢獻率。
要妥善處理好地理信息保密與應用的關系,在保證國家安全的前提下,不斷開發社會化、大眾化的地圖和地理信息產品,鼓勵開展網絡化地理信息服務,不斷滿足人民群眾對地圖和地理信息產品的需求。要進一步加強與各有關部門的協調合作,共同推進導航定位產業發展。
中國全球定位系統技術應用協會有關負責人在會上介紹說,進入新世紀以來,我國衛星導航定位產業發展迅猛,現已形成了從天線接收、芯片制造、軟件編制、電子地圖制作到終端設備制造與運營服務的一個完整產業鏈,涌現出一大批專業從事衛星導航定位接收機硬軟件研制和生產、導航電子地圖生產、車載導航系統集成等業務的企業和研究單位。衛星導航定位技術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從基礎測繪、工程勘察、數字城市、數字區域建設到資源調查、國土規劃、交通運輸、地震監測、公共安全與應急管理等眾多領域,成為繼蜂窩移動通信和互聯網之后的第三大IT經濟新增長點。
2003年,我國自主建成了北斗一代衛星導航定位系統,為中國及周邊地區的交通運輸、漁業、勘探、森林防火等領域提供了服務。在今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搶險救災中,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在常規通信中斷的情況下,為救災部隊提供導航定位服務,向指揮部實時傳遞最新災情。該系統還在北京奧運氣象監測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近兩年來,我國移動通信產業、汽車產業和智能交通業高速發展,現已擁有6億手機用戶,汽車年銷售突破千萬輛。車載導航、手機定位、個人位置服務、現代物流等新型服務業的興起,使導航定位產品開始步入千家萬戶,衛星導航定位產業由此進入一個快速發展期。
有關數據顯示,2007年我國衛星導航應用與服務產值已達400億元,導航定位終端社會總持有量超過1000萬個,與2000年相比增加10多倍;導航電子地圖覆蓋31個省級行政區劃單位、333個地級行政區劃單位、2858個縣級行政區劃單位,覆蓋公路里程總量達170多萬公里,占全國公路里程的95%以上。
據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有關負責人介紹,2009年前后我國將再發射12顆北斗導航定位衛星上天,2010年北斗導航定位系統即可為我國及周邊地區提供基本服務,在此基礎上逐步發展到為全球服務,這標志著我國已成為繼美國、俄羅斯和歐洲之后自主研制建立衛星導航系統的國家。
本次大會由中國全球定位系統技術應用協會、國家遙感中心、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武漢大學等單位主辦。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出席會議并講話,全國政協原副主席胡啟立發來賀信,全國政協原副主席王文元發來書面發言,中國衛星導航工程中心副主任冉承其,總參測繪局副局長申慧群,中國工程院院士劉經南、寧津生出席開幕式。
12月19日至20日,大會舉行了高端論壇、專家論壇及新技術新產品展示交流會。中國全球定位系統技術應用協會在大會期間召開了四屆二次理事會,審議了有關事項。來自全國測繪、遙感、航空航天、交通、汽車、地震、氣象、國土、城建等領域和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200多名代表參加會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