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3年8月26日
今年以來,信息消費成為備受矚目的熱點話題。日前,國務院印發《“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未來我國網絡發展的前景逐漸開闊。此次“寬帶中國”戰略的出臺,既是促進信息消費的配套政策,也是打造中國經濟升級版的重要政策措施。
“之所以要發布國家級的寬帶戰略,是因為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已經成為國家的關鍵基礎設施。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影響的不僅是通信本身,也不只是老百姓的消費,而是涉及國家經濟社會的各個方面。” 工業和信息化部電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表示。
一場“及時雨”
目前,我國互聯網網速平均速率僅1.774兆,排名全球第71位,可以說仍處于“低速寬帶”階段。
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在寬帶普及率和上網速率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我國寬帶人口普及率雖然超過全球平均8%的水平,但遠低于發達國家25.6%的普及率,40%的用戶仍使用4兆以下寬帶接入,遠低于發達國家18兆的主流速率。
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目前用戶上網速率慢、區域和城鄉發展不平衡、寬帶應用服務還不夠豐富、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網絡信息安全形勢嚴峻等問題仍較為突出。針對存在的問題,《戰略方案》圍繞寬帶覆蓋、能力提升、寬帶應用、產業發展四個方面,提出了我國寬帶發展2015年階段性目標和2020年長期目標。到2015年,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達到50%,行政村通寬帶比例達到95%,學校、圖書館、醫院等公益機構基本實現寬帶接入。尤其是在城市和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方面,2015年要基本達到20兆和4兆的水平,部分發達城市要達到100兆。
“一些網絡代理商在居民小區弄虛作假,用戶在上網高峰時上不了網,網民對此怨聲載道。”資深互聯網行業觀察家劉興亮表示,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的寬帶網速慢、價格貴,一直受人詬病。實施“寬帶中國”戰略,將解決這一尷尬發展狀態。此外,經過多年發展,互聯網行業已經不再是一個新興行業,而是成為了國民經濟發展名副其實的創新大引擎。下一代網絡發展的關鍵是帶寬問題,只有實現高速寬帶,下一代互聯網、新一代移動通信、物聯網、云計算才可能得到大發展。
“‘寬帶中國’完全落地,將進一步改善互聯網發展的基礎大環境,這關系到國家信息化的成敗。” 劉興亮說。
“‘寬帶中國’戰略更廣義的拉動效應遠不止這些,其對產業鏈上下游的提振,以及由此延伸和派生出的新業務與服務,將影響并帶動更多相關產業發展,對宏觀經濟產生促進作用。”賽迪顧問通信產業研究中心副總經理耿巖表示,首先,寬帶建設對國內生產總值的拉動作用明顯;其次,寬帶建設對就業的促進作用突出。據統計,每個寬帶制造業崗位將帶來2.91個其他工作崗位,每個寬帶服務業崗位將帶來2.52個其他工作崗位。寬帶產業對上下游的就業拉動作用是傳統行業的1.17倍。
“‘寬帶中國’戰略的出臺,可以用一場‘及時雨’來形容。” 耿巖表示。
國家戰略任重道遠
據悉,“寬帶中國”戰略由工業和信息化部于2011年提出,近日國務院正式發布《“寬帶中國”戰略及實施方案》,部署了未來8年寬帶發展目標及路徑,意味著“寬帶中國”戰略從部門行動上升為國家戰略,寬帶首次成為國家戰略性公共基礎設施。
“過去,很多人認為升級和改造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只是電信行業或電信運營商的事。現在,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僅僅依靠電信行業或電信運營商很難獨立做好相關工作。” 曹淑敏表示,“今年新一屆政府對‘寬帶中國’非常重視,對里面的內容又進行了提升和完善。原來的提法是,寬帶是重要信息通信基礎設施;現在則明確提出,寬帶是重要或關鍵基礎設施。它的戰略性和地位可以說已經上升到國家戰略層面。”
曹淑敏說,越來越多的國家推出了各自的國家級寬帶戰略,據不完全統計,全球已有127個國家發布了國家級寬帶戰略。
“建設一個寬帶、融合、安全、泛在的信息網絡已成為我國未來發展的迫切需要和戰略選擇。”國家發改委有關負責人表示,抓緊建立一個寬帶的信息基礎設施,這既是促消費、擴內需、利當前的現實要求,也是轉方式、調結構、惠長遠,塑造新時期國家發展新優勢的戰略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