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15日,由中航工業洪都研制的C919大型客機前機身大部段在南昌高新區下線,這是大型客機項目研制過程中即將交付的首個大部段,標志著中航工業在大型客機機體部段的研制上又取得重大進展。
作為全國面積最小的出口加工區,2013年南昌出口加工區實現進出口總值10億美元,出口創匯5億美元,創造單位面積產出全國最高的奇跡,上演了開放型經濟發展的“南昌速度”。
2013年,南昌高新區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014.43億元,成為江西省首個千億元產業園區;財政總收入首超50億元,經濟規模、企業戶數、利稅總額、出口創匯等多個經濟指標列全省第一。
在江西發展升級、綠色崛起發展道路上,南昌高新區當之無愧是“江西第一園”,是“急先鋒”。在南昌推進昌九一體化建設征程中,南昌高新區毫無疑問是主戰場,是“排頭兵”。
生態環境是標尺
南昌高新區綠化率高達50%,是南昌市大氣質量和生態環境最佳區域,具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稟賦。
每逢周末,不少市民喜歡離開喧囂的城區,來到艾溪湖濕地公園感受滿目蔥蘢。蜿蜒于水面上的木橋、層層疊疊的竹林,乃至被游人驚起的水鳥,不時引人駐足觀賞??墒牵苌儆腥酥?,當時為了留下這塊城市“綠肺”,南昌高新區舍棄了多少誘人的“真金白銀”。
環境保護從來都是招商引資的第一道門檻,所有進入南昌高新區的項目必須符合產業要求,過環保關,“不能撿進籃子都是菜”,“不能有燒煤鍋爐,更不能見煙囪”。每年僅環保這一項,就要拒絕數十家企業、數十億元的投資。
在“艾溪湖時代”,南昌高新區因勢利導圍繞眾多湖泊建設濕地公園、城市綠地、候鳥天堂;主動進行產業規劃,把產業定位為“高端、前端、深端”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積極發展綠色產業。南昌高新區借助國際知名戰略咨詢公司的國際視野,致力于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的構建,致力于科技創新體系的完善,致力于產城融合,打造具有濱湖特色的中部一流生態科技新城。
舍棄眼前收益、保護生態環境的背后,是南昌高新區人“綠色生產力”的理念。通過不懈的探索和實踐,南昌高新區走出了一條經濟建設和生態保護同步發展、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相得益彰的綠色崛起之路。
“高新智造”是根基
如何在產業與環境之間找到平衡點?經過縝密的論證、考察,南昌高新區瞄準方興未艾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依靠前沿科技和新興產業引領,建設國內一流、具有濱湖特色的生態科技新城。這是南昌高新區對產業的精準定位,更是南昌高新區產業發展的風向所在。
正是有對產業的精準定位,才有今日的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超過500億元,占園區主營業務收入比重達56.4%。航空制造、光電、軟件服務外包、生物醫藥等一批環境友好型低碳經濟及戰略性新興產業集群,在南昌高新區已初具規模。目前,南昌市五大戰略性支柱產業中,有4個在南昌高新區;江西省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南昌高新區集聚發展了其中6個。2013年,南昌高新區航空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48.2億元,電子信息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76.14億元,服務外包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100億元,生物醫藥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320.7億元,新材料產業完成主營業務收入230億元。
隨著移動互聯網時代的來臨,電子商務等新經濟的興起,南昌高新區緊隨時代步伐,在江西省率先打造“創智產業”集群和“智慧高新”城市。南昌高新區沿艾溪湖至瑤湖湖心島一線,已布局浙大科技園服務外包示范園、上海交大“智慧谷”等互聯網產業及相關配套項目,將信息科技元素向產業經濟延伸,打造一條通向移動互聯網新經濟時代的“科技走廊”,搶占全球科技最前沿。
產城融合是活力
漫步在南昌高新區,人們會驚訝地發現,這個被譽為工業“江西第一園”的南昌高新區,到處綠意蔥蘢,林茂鳥鳴,湖光粼粼,楊柳依依。人在園中走,猶在畫中行……
繼高起點規劃建設占地3000畝的艾溪湖森林濕地公園后,南昌高新區又學習借鑒國內外熱點旅游城市綠化理念,正在建設18平方公里的環瑤湖森林景觀帶,堅持走著在打造低碳綠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同時呵護好生態環境的綠色發展之路。
如今的南昌高新區早已不是當初的“產業孤島”,高樓林立、企業云集、綠樹成蔭、鮮花盛開,一個現代化、花園式、生態化的科技新城區已具雛形。南昌高新區高起點規劃了國際人才社區、特色商業街區、總部經濟港、瑤湖森林公園等城市功能區,昔日荒涼的小鎮正成為新興的城市副中心,以LED、航空產業為代表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以總部經濟、產業綜合體為代表的2.5產業同時蓬勃發展,成為瑤湖生態科技城建設的新亮點。
城市是產業發展的載體,產城融合順應了城市化發展的大潮。南昌高新區堅定不移地走產城融合的“雙輪驅動”之路,推動產業、科技、生態、城市融合發展,打造新型工業化與新型城鎮化互動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共同繁榮、經濟發展和生態建設相得益彰的生態科技新城區、低碳經濟示范區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聚集區。
創新突破是生命
綠色發展離不開科技支持。南昌高新區進一步突出科技和人才優勢,加快推進自主創新和產學研深度結合,積極探索并加速形成“科技孵化器—企業加速器—專業產業園”的高科技產業化快速發展路徑,打造“江西硅谷”。
南昌高新區是江西高端科技資源的集聚地。2013年,南昌高新區組織300多個項目申報國家、省、市各類科技計劃和科技獎勵,獲得支持資金7255萬元;在科技部首批國家創新人才和團隊推進計劃評選中,南昌高新區入選率占江西省的60%。2014年年初,南昌高新區還被中宣部等四部委聯合授予“南昌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被江西省新聞出版廣電局認定為省級數字出版產業基地。
南昌高新區是江西國家級創新平臺集聚地,擁有中國留學生創業園、浙江大學科技園、南昌大學科技園、金廬軟件園等8個國家級孵化器和創新平臺,國家級技術中心5個、重點實驗室15家,博士后工作站9個,創新試點企業6家,國家級出口加工區1個,有著對接高新技術產業和先進制造業項目的獨特優勢。南昌高新區還是江西高端智力資源的集聚地,擁有各類人才4萬余人,其中博士150余人,園區內的昌東高校園區擁有8所高等院校,在校師生近20萬人,為園區自主創新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我們在推進昌九一體化進程中搶占產業發展制高點,推動生態、產業、科技、城市融合發展。”南昌高新區負責人充滿信心地表示。
摘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2014年8月2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