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中旬,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國工程院聯合院士和專家一共17人,來到了“循環經濟專家行”活動第五站――貴州和重慶。經過一個星期的調研,專家們既驚喜于當地發展中取得的成績,又不斷地發出這樣感慨的“反問句”:黔渝兩地的一些循環經濟試點企業是如何跳出“循環經濟不經濟”魔咒的?在國際金融危機的襲擊下,他們的抗風險能力和免疫力是怎樣培育出來的?又如何比同類粗放型企業活得更好?這些“?”匯總出來,激活了這樣的命題:如何讓循環經濟發育得更“經濟”?
今年4月開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國工程院開展了“循環經濟專家行”活動,到國家循環經濟的示范試點調研,總結試點工作經驗,探尋國際金融危機下的試點企業的生存狀況,并幫助試點企業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
循環經濟項目融資仍有難度
8月的貴陽非常涼爽。貴陽位于云貴高原東側,貴州的中部,以貴陽為中心的黔中地區資源豐富,其中磷礦是全國三大磷礦的基地之一,優質磷礦占到全國的70%,這里有大大小小很多磷礦加工企業。
“很多磷礦企業在去年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停產了,但也有一些磷礦加工企業由于發展了循環經濟,產品鏈加長,在這次危機中活過來了。”貴陽市循環經濟辦公室主任黃亞平說。
其中,貴州開磷集團就是這樣一家活得不錯的企業。該集團是我國磷礦開采和磷肥生產領域的巨頭,磷肥年生產能力達數百萬噸,去年實現銷售收入達60億元。2005年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入全國首批循環經濟工作試點單位。
這家公司在開采和加工過程中每年產生數以百萬噸的磷石膏、廢矸等固體廢棄物。如何處置這些廢棄物,特別是資源化利用磷石膏,是目前全世界都尚未有效解決的難題。
貴州開磷集團和高校合作,通過10年的研發,投資28881萬元開發建設了世界上首條以二水磷石膏和黃磷爐渣為主要原料的“一步法”生產高強耐水磷石膏磚的生產線和原料制備技術,建設了年產2×5億塊磷石膏磚生產線。
在生產線的旁邊,整齊地堆放著一大片將近一人高的銀灰色磷石膏磚。
“這種磚比粘土磚輕,抗壓強度大,隔音效果好,而且還有阻燃和調節溫度的效果,那幾座大樓就是用這種磚建的,冬暖夏涼。”開磷集團發展部副部長陳鍵對記者說。
那幾座高高的大樓,是集團已經投入使用的辦公樓。而在遠處,有一座堆得像座山的土堆。“那就是我們用來生產磚的磷石膏廢棄物,原先都是拿來填埋,每年處理這些廢渣需要7000萬元,首先要征地,再挖個大坑,用水泥填好,因為磷石膏遇水就化,有害物質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今年我們把這些廢渣生產成磚,現在的產量是5億塊,每塊賣兩毛錢,產值就是1億元。我們這條生產線建起來后,每年就能生產10億塊磚。”陳健給記者算起了他們循環經濟的經濟賬。
根據測算,這個項目每年可綜合利用磷石膏204萬噸,黃磷爐渣75萬噸,工業廢水40萬立方米,減少SO2排放量42.12噸,減少CO2排放43000噸,節約標準煤2.8萬噸。另外,可延長礦山服務年限15年,按開磷集團現有資源儲量計算,可增加資源開采儲量6000萬噸以上,價值180億元以上。“但是因為這是個新產品,目前只通過了企業標準和行業標準,國家標準還沒有出來,公眾還不認,但是政府很支持,政府將這些磚采購用作農房改造。中央最近也給了2100萬元支持這個項目。”陳健告訴記者。
盡管這樣,由于循環經濟項目的效益大都反映在企業成本和社會效益中,往往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這就給循環經濟項目融資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陳健向記者道出了循環經濟在可持續發展還面臨著瓶頸:“循環經濟的項目,技術經濟指標、投資利用率、投資利稅率和投資回收期等指標都偏低,直接創造的效益也一般會比其他的項目偏低,因此銀行在有限的貸款規模之下,就不太愿意投放到這些循環經濟的項目中去。”陳健說。
“另外,由于我們生產的磷石膏磚解決了世界性的難題,是一個非常新的產品,在享受政府優惠政策的循環經濟產品目錄中還沒有列進去,因此一些稅收上的優惠政策又享受不到。”陳健建議說,希望政府制定循環經濟項目的指標評價體系,并推動金融系統在項目貸款、企業融資等方面,按指標評價體系進行評估,以進一步理順貸款和融資評估體系。
“由于這種磚的生產成本很高,目前每塊磚的利潤只有幾分錢,要想可持續發展,希望能在稅費上給予優惠。另外在產品應用上,是否也可以參照新能源汽車消費上的政策,比如,消費者在購買時享受優惠政策,這樣的話,如果消費者在購買循環經濟的產品時也享受優惠政策,那我們的產品就會更有競爭力。”陳健說。
中國循環經濟與環境評估預測研究中心主任齊建國研究員告訴記者:“企業反映的這個問題在前幾次的循環經濟專家行中也出現過。比如說現在的循環經濟產品優惠目錄,更新時間比較長,而且目錄有一個缺陷――不是針對某個大類,而是針對某個具體的廢棄物的利用。如稻草的利用可以優惠,但是利用玉米秸稈就沒有寫進去,那么利用玉米秸稈就得不到政策優惠。目錄不調整,新的廢棄物再生利用的產品就得不到優惠政策,對企業的積極性是很大的打擊。”但專家組在幾次討論會上都將這個問題提了出來。“今后會對目錄進行大的改進,一是加快更新速度,比如說半年就修改一次,把實踐中新出來的東西加進去,使循環經濟企業及時地享受優惠政策,第二就是把目錄中針對某個產品的改為針對某個類別產品,比如稻草利用改為農村秸稈類利用,這樣涵蓋的范圍就寬了。”齊建國告訴記者。
“另外,我們必須改變免費利用環境的制度安排,向環境排放廢棄物必須支付成本。這就需要改變目前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把環境的成本加入到價格里去,如增收資源稅,增收環境稅,使生產成本提高,這樣循環利用廢棄物的價格相應變得便宜。這些工作都將在十二五期間進行。”齊建國說。
記者一行驅車在開磷集團偌大的廠區內參觀,廠區內有一個非常大的花園,集團投資1.32億元新建和改造了工業廢水處理系統,實現了工業廢水集中處理,循環利用不外排。一部份經處理后的工業廢水返回生產系統使用,一部份用于廠區、生活區景觀噴泉用水和用于養花、種草種樹、養魚。每年可循環利用工業廢水1100萬立方米,節約取水費和排污費1600萬元。
目前,在企業內部已形成了磷煤化工產業配套及“濕熱并舉”的磷肥生產和磷化工產業格局,建立起了以主業為龍頭的“磷-煤-電-建材”工業產業鏈和以輔業為支撐和“貿易-房開建設-塑編制品-物業管理-社區醫療”為主體的市場體系和服務體系,是我國較為典型的以“磷煤結合、礦肥結合、礦化結合”為核心業務的大I型磷化工企業集團。
老樹能否開新花
從貴陽出發,經過兩個小時的高速車程,從仁懷出口出來,到達茅臺集團所在的鎮上還要再走一段雙向車道的土路。
汽車在有些顛簸的路上行駛,走走停停,汽車排成了長龍,十多公里的路程汽車走了快一個小時。真應驗了一句古話:“酒香不怕巷子深”。
貴州茅臺集團總資產達250多億元。2008年,集團公司茅臺酒產量突破兩萬噸,茅臺集團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
“皇帝女兒不愁嫁”。茅臺酒目前仍然是供不應求。但為了長遠著想,茅臺集團也建起了循環經濟系統,形成了有機原料(高梁、小 麥)―茅臺酒生產(節能、環保、清潔)―酒糟綜合利用(生物有機肥等產品開發)― 回歸土地― 種植茅臺酒有機原料(高梁、小麥)的縱向閉合的生態產業鏈。
據介紹,茅臺酒廠循環經濟建設分為兩個重點:一是老生產系統的節能減排改造、清潔生產;二是依托現代生物技術、環保技術,高起點、高標準新建新增產能及建設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實現茅臺從原料種植到廢棄物加工,到回歸原料種植的大循環。
公司投入了資金11.482億元,重點建設茅臺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茅臺鎮茅臺酒生產區及仁懷市周邊地區實施6個項目,其中在茅臺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實施3個項目,合計投資9.08億元;在茅臺鎮茅臺酒生產區和二合科技示范園共同實施兩個節能減排改造項目,合計投資0.818億元;在仁懷市周邊地區實施茅臺酒有機原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投資1.584億元。目前已在仁懷市、習水縣建成了15塊有機原料基地,種植面積達30多萬畝。
通過科研與生產試驗,掌握了用工程蠅對酒糟進行生物轉化的核心技術,處理了因茅臺酒生產發展而不斷增加的丟糟,解決了原料基地不斷擴大所需有機肥的供給問題,通過工程蠅對酒糟和鍋底水等有機廢物生物質的快速生態轉化作用,將茅臺酒生產的主要有機廢棄物轉化成為生產生物制品的新型原材料(昆蟲蛋白),同時將酒糟熟化為含昆蟲代謝有益活性因子的優質生物有機肥料。
但是“愛之深,苛之切。”在茅臺的座談會上,專家仍對企業提出了許多殷切希望。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所研究員楊春平說:“作為茅臺的擁躉,看到茅臺在發展循環經濟,特別是在保證酒的質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消費者負責,很感動。但是我們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茅臺要做循環經濟的排頭兵,要做中國企業的表率,因為我們是有條件做的。能否探索做到造酒行業有害廢棄物的零排放?”
“另外,我們從高速仁懷出口出來,路很窄,這和我們茅臺的地位不相稱。”楊春平說。“而且我們一到茅臺鎮很失望,與想像中完全不一樣,有些破舊。茅臺的利稅很大,是否拿出一部分利潤空間,使周邊一體化,體現一些社會責任?”
老樹能否開新花?這是與會專家一致的愿望。齊建國說:“茅臺在循環經濟做了很多的基礎工作,但我認為這還是低水平的循環,循環鏈條很短,我的期望是,茅臺應該是典型的五化循環經濟體系。向深度高效益發展,因為酒糟直接做肥料太浪費了,可以通過生物技術變成高質量飼料,再開展特色的養殖業。我們在日本,吃的神戶牛肉300元/克,那我們可不可以生產高質量的茅臺牛肉?這樣通過特色養殖業,產生的沼氣可以取代高硫煤的使用,減少硫的排放,使空氣凈化,之后產生的液面有機肥再循環到種植業,這樣產品鏈就延得很長。”
不能把循環經濟“固化”
在重慶,記者隨著中國工程院院士、裝備再制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徐濱士少將走進了一家再制造的企業――重慶機床集團。
2005年,國務院有關文件均明確指出國家“支持廢舊機電產品再制造”,并“組織相關綠色再制造技術及其創新能力的研發”。同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組織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其中再制造被列為四個重點領域之一。目前一共選擇了14家汽車零部件再制造企業,適時開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徐濱士到這里調研,也是為了近期我國將要出臺的再制造產業的振興規劃和指導意見提出一些建議。
“從2006年至今,我們共為陜西法士特齒輪有限責任公司、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一汽解放變速箱有限責任公司等數十家企業完成了近500臺廢舊機床的再制造,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新購設備資金。”集團董事長廖邵華說。
在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企業里,我們看到了正在工作的再制造的機床設備。這些新設備在舊機床的基礎上新增了數控化、信息化等新功能。“這家企業是亞洲最大的摩托車齒輪生產基地,2007年開始,他們委托我們進行機床再制造服務。截至目前,共為他們完成C616等5類型號共計200多臺廢舊車床的再制造,精度普遍提高了一級,加工效率平均提高30%。”廖邵華說。
“這些設備運行很好,為我們節約了新購同類數控設備資金達1400余萬元,極大緩解了企業的現金壓力。另外,資源循環利用率達85%以上,比制造新機床節能80%以上,并減少大量環境排放。”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彭用文介紹說。
徐濱士少將告訴記者,再制造領域將成為循環經濟今后發展的重要方向,發展潛力很大。就拿機床行業來說,我國機床擁有量世界第一,約700萬臺,但15%左右的機床仍停留在50~60年代,面臨報廢和淘汰,報廢數量還將隨著時間不斷動態增加,60%的機床役齡超過10年,大量機床在不斷進入大修狀態。而且報廢機床的部分資源如機械結構部分作廢鋼鐵進行低層次的回收處理,部分資源如廢油、塑料、報廢的電氣系統等作為垃圾處理,造成環境污染。
“我國現有上世紀80年代及以前的設備約250萬臺,蘊含著巨大的市場空間,產業前景廣闊,但是,雖然這部分再制造市場增加了,我們擔心影響我們新機床的市場。”廖邵華說出了企業的憂慮。
齊建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不光是企業有這樣的憂慮,地方政府也有這樣的憂慮。其實這種認識也是一種誤區,把經濟循環給固化了,這涉及到一個資源優化配置的問題。應該從社會總供求和總需求算賬――由于我們再制造節省了鋼材,那么就可以用節約出來的資源開發新的產品,新的技術來滿足人類的需要。”
今年4月開始,國家發展改革委和中國工程院開展了“循環經濟專家行”活動,到國家循環經濟的示范試點調研,總結試點工作經驗,探尋國際金融危機下的試點企業的生存狀況,并幫助試點企業提高技術和管理水平。
循環經濟項目融資仍有難度
8月的貴陽非常涼爽。貴陽位于云貴高原東側,貴州的中部,以貴陽為中心的黔中地區資源豐富,其中磷礦是全國三大磷礦的基地之一,優質磷礦占到全國的70%,這里有大大小小很多磷礦加工企業。
“很多磷礦企業在去年開始的國際金融危機中停產了,但也有一些磷礦加工企業由于發展了循環經濟,產品鏈加長,在這次危機中活過來了。”貴陽市循環經濟辦公室主任黃亞平說。
其中,貴州開磷集團就是這樣一家活得不錯的企業。該集團是我國磷礦開采和磷肥生產領域的巨頭,磷肥年生產能力達數百萬噸,去年實現銷售收入達60億元。2005年被國家發展改革委列入全國首批循環經濟工作試點單位。
這家公司在開采和加工過程中每年產生數以百萬噸的磷石膏、廢矸等固體廢棄物。如何處置這些廢棄物,特別是資源化利用磷石膏,是目前全世界都尚未有效解決的難題。
貴州開磷集團和高校合作,通過10年的研發,投資28881萬元開發建設了世界上首條以二水磷石膏和黃磷爐渣為主要原料的“一步法”生產高強耐水磷石膏磚的生產線和原料制備技術,建設了年產2×5億塊磷石膏磚生產線。
在生產線的旁邊,整齊地堆放著一大片將近一人高的銀灰色磷石膏磚。
“這種磚比粘土磚輕,抗壓強度大,隔音效果好,而且還有阻燃和調節溫度的效果,那幾座大樓就是用這種磚建的,冬暖夏涼。”開磷集團發展部副部長陳鍵對記者說。
那幾座高高的大樓,是集團已經投入使用的辦公樓。而在遠處,有一座堆得像座山的土堆。“那就是我們用來生產磚的磷石膏廢棄物,原先都是拿來填埋,每年處理這些廢渣需要7000萬元,首先要征地,再挖個大坑,用水泥填好,因為磷石膏遇水就化,有害物質容易造成地下水污染。今年我們把這些廢渣生產成磚,現在的產量是5億塊,每塊賣兩毛錢,產值就是1億元。我們這條生產線建起來后,每年就能生產10億塊磚。”陳健給記者算起了他們循環經濟的經濟賬。
根據測算,這個項目每年可綜合利用磷石膏204萬噸,黃磷爐渣75萬噸,工業廢水40萬立方米,減少SO2排放量42.12噸,減少CO2排放43000噸,節約標準煤2.8萬噸。另外,可延長礦山服務年限15年,按開磷集團現有資源儲量計算,可增加資源開采儲量6000萬噸以上,價值180億元以上。“但是因為這是個新產品,目前只通過了企業標準和行業標準,國家標準還沒有出來,公眾還不認,但是政府很支持,政府將這些磚采購用作農房改造。中央最近也給了2100萬元支持這個項目。”陳健告訴記者。
盡管這樣,由于循環經濟項目的效益大都反映在企業成本和社會效益中,往往社會效益大于經濟效益,這就給循環經濟項目融資帶來了一定的難度。陳健向記者道出了循環經濟在可持續發展還面臨著瓶頸:“循環經濟的項目,技術經濟指標、投資利用率、投資利稅率和投資回收期等指標都偏低,直接創造的效益也一般會比其他的項目偏低,因此銀行在有限的貸款規模之下,就不太愿意投放到這些循環經濟的項目中去。”陳健說。
“另外,由于我們生產的磷石膏磚解決了世界性的難題,是一個非常新的產品,在享受政府優惠政策的循環經濟產品目錄中還沒有列進去,因此一些稅收上的優惠政策又享受不到。”陳健建議說,希望政府制定循環經濟項目的指標評價體系,并推動金融系統在項目貸款、企業融資等方面,按指標評價體系進行評估,以進一步理順貸款和融資評估體系。
“由于這種磚的生產成本很高,目前每塊磚的利潤只有幾分錢,要想可持續發展,希望能在稅費上給予優惠。另外在產品應用上,是否也可以參照新能源汽車消費上的政策,比如,消費者在購買時享受優惠政策,這樣的話,如果消費者在購買循環經濟的產品時也享受優惠政策,那我們的產品就會更有競爭力。”陳健說。
中國循環經濟與環境評估預測研究中心主任齊建國研究員告訴記者:“企業反映的這個問題在前幾次的循環經濟專家行中也出現過。比如說現在的循環經濟產品優惠目錄,更新時間比較長,而且目錄有一個缺陷――不是針對某個大類,而是針對某個具體的廢棄物的利用。如稻草的利用可以優惠,但是利用玉米秸稈就沒有寫進去,那么利用玉米秸稈就得不到政策優惠。目錄不調整,新的廢棄物再生利用的產品就得不到優惠政策,對企業的積極性是很大的打擊。”但專家組在幾次討論會上都將這個問題提了出來。“今后會對目錄進行大的改進,一是加快更新速度,比如說半年就修改一次,把實踐中新出來的東西加進去,使循環經濟企業及時地享受優惠政策,第二就是把目錄中針對某個產品的改為針對某個類別產品,比如稻草利用改為農村秸稈類利用,這樣涵蓋的范圍就寬了。”齊建國告訴記者。
“另外,我們必須改變免費利用環境的制度安排,向環境排放廢棄物必須支付成本。這就需要改變目前市場的價格形成機制,把環境的成本加入到價格里去,如增收資源稅,增收環境稅,使生產成本提高,這樣循環利用廢棄物的價格相應變得便宜。這些工作都將在十二五期間進行。”齊建國說。
記者一行驅車在開磷集團偌大的廠區內參觀,廠區內有一個非常大的花園,集團投資1.32億元新建和改造了工業廢水處理系統,實現了工業廢水集中處理,循環利用不外排。一部份經處理后的工業廢水返回生產系統使用,一部份用于廠區、生活區景觀噴泉用水和用于養花、種草種樹、養魚。每年可循環利用工業廢水1100萬立方米,節約取水費和排污費1600萬元。
目前,在企業內部已形成了磷煤化工產業配套及“濕熱并舉”的磷肥生產和磷化工產業格局,建立起了以主業為龍頭的“磷-煤-電-建材”工業產業鏈和以輔業為支撐和“貿易-房開建設-塑編制品-物業管理-社區醫療”為主體的市場體系和服務體系,是我國較為典型的以“磷煤結合、礦肥結合、礦化結合”為核心業務的大I型磷化工企業集團。
老樹能否開新花
從貴陽出發,經過兩個小時的高速車程,從仁懷出口出來,到達茅臺集團所在的鎮上還要再走一段雙向車道的土路。
汽車在有些顛簸的路上行駛,走走停停,汽車排成了長龍,十多公里的路程汽車走了快一個小時。真應驗了一句古話:“酒香不怕巷子深”。
貴州茅臺集團總資產達250多億元。2008年,集團公司茅臺酒產量突破兩萬噸,茅臺集團銷售收入突破百億元。
“皇帝女兒不愁嫁”。茅臺酒目前仍然是供不應求。但為了長遠著想,茅臺集團也建起了循環經濟系統,形成了有機原料(高梁、小 麥)―茅臺酒生產(節能、環保、清潔)―酒糟綜合利用(生物有機肥等產品開發)― 回歸土地― 種植茅臺酒有機原料(高梁、小麥)的縱向閉合的生態產業鏈。
據介紹,茅臺酒廠循環經濟建設分為兩個重點:一是老生產系統的節能減排改造、清潔生產;二是依托現代生物技術、環保技術,高起點、高標準新建新增產能及建設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實現茅臺從原料種植到廢棄物加工,到回歸原料種植的大循環。
公司投入了資金11.482億元,重點建設茅臺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茅臺鎮茅臺酒生產區及仁懷市周邊地區實施6個項目,其中在茅臺循環經濟科技示范園實施3個項目,合計投資9.08億元;在茅臺鎮茅臺酒生產區和二合科技示范園共同實施兩個節能減排改造項目,合計投資0.818億元;在仁懷市周邊地區實施茅臺酒有機原料生產基地建設項目,投資1.584億元。目前已在仁懷市、習水縣建成了15塊有機原料基地,種植面積達30多萬畝。
通過科研與生產試驗,掌握了用工程蠅對酒糟進行生物轉化的核心技術,處理了因茅臺酒生產發展而不斷增加的丟糟,解決了原料基地不斷擴大所需有機肥的供給問題,通過工程蠅對酒糟和鍋底水等有機廢物生物質的快速生態轉化作用,將茅臺酒生產的主要有機廢棄物轉化成為生產生物制品的新型原材料(昆蟲蛋白),同時將酒糟熟化為含昆蟲代謝有益活性因子的優質生物有機肥料。
但是“愛之深,苛之切。”在茅臺的座談會上,專家仍對企業提出了許多殷切希望。
國家發展改革委體改所研究員楊春平說:“作為茅臺的擁躉,看到茅臺在發展循環經濟,特別是在保證酒的質量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為消費者負責,很感動。但是我們要提出更高的要求,茅臺要做循環經濟的排頭兵,要做中國企業的表率,因為我們是有條件做的。能否探索做到造酒行業有害廢棄物的零排放?”
“另外,我們從高速仁懷出口出來,路很窄,這和我們茅臺的地位不相稱。”楊春平說。“而且我們一到茅臺鎮很失望,與想像中完全不一樣,有些破舊。茅臺的利稅很大,是否拿出一部分利潤空間,使周邊一體化,體現一些社會責任?”
老樹能否開新花?這是與會專家一致的愿望。齊建國說:“茅臺在循環經濟做了很多的基礎工作,但我認為這還是低水平的循環,循環鏈條很短,我的期望是,茅臺應該是典型的五化循環經濟體系。向深度高效益發展,因為酒糟直接做肥料太浪費了,可以通過生物技術變成高質量飼料,再開展特色的養殖業。我們在日本,吃的神戶牛肉300元/克,那我們可不可以生產高質量的茅臺牛肉?這樣通過特色養殖業,產生的沼氣可以取代高硫煤的使用,減少硫的排放,使空氣凈化,之后產生的液面有機肥再循環到種植業,這樣產品鏈就延得很長。”
不能把循環經濟“固化”
在重慶,記者隨著中國工程院院士、裝備再制造技術國防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徐濱士少將走進了一家再制造的企業――重慶機床集團。
2005年,國務院有關文件均明確指出國家“支持廢舊機電產品再制造”,并“組織相關綠色再制造技術及其創新能力的研發”。同年1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等6部委聯合印發了“關于組織開展循環經濟試點(第一批)工作的通知”,其中再制造被列為四個重點領域之一。目前一共選擇了14家汽車零部件再制造企業,適時開展汽車零部件再制造試點。徐濱士到這里調研,也是為了近期我國將要出臺的再制造產業的振興規劃和指導意見提出一些建議。
“從2006年至今,我們共為陜西法士特齒輪有限責任公司、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一汽解放變速箱有限責任公司等數十家企業完成了近500臺廢舊機床的再制造,為企業節約了大量的新購設備資金。”集團董事長廖邵華說。
在重慶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企業里,我們看到了正在工作的再制造的機床設備。這些新設備在舊機床的基礎上新增了數控化、信息化等新功能。“這家企業是亞洲最大的摩托車齒輪生產基地,2007年開始,他們委托我們進行機床再制造服務。截至目前,共為他們完成C616等5類型號共計200多臺廢舊車床的再制造,精度普遍提高了一級,加工效率平均提高30%。”廖邵華說。
“這些設備運行很好,為我們節約了新購同類數控設備資金達1400余萬元,極大緩解了企業的現金壓力。另外,資源循環利用率達85%以上,比制造新機床節能80%以上,并減少大量環境排放。”秋田齒輪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彭用文介紹說。
徐濱士少將告訴記者,再制造領域將成為循環經濟今后發展的重要方向,發展潛力很大。就拿機床行業來說,我國機床擁有量世界第一,約700萬臺,但15%左右的機床仍停留在50~60年代,面臨報廢和淘汰,報廢數量還將隨著時間不斷動態增加,60%的機床役齡超過10年,大量機床在不斷進入大修狀態。而且報廢機床的部分資源如機械結構部分作廢鋼鐵進行低層次的回收處理,部分資源如廢油、塑料、報廢的電氣系統等作為垃圾處理,造成環境污染。
“我國現有上世紀80年代及以前的設備約250萬臺,蘊含著巨大的市場空間,產業前景廣闊,但是,雖然這部分再制造市場增加了,我們擔心影響我們新機床的市場。”廖邵華說出了企業的憂慮。
齊建國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不光是企業有這樣的憂慮,地方政府也有這樣的憂慮。其實這種認識也是一種誤區,把經濟循環給固化了,這涉及到一個資源優化配置的問題。應該從社會總供求和總需求算賬――由于我們再制造節省了鋼材,那么就可以用節約出來的資源開發新的產品,新的技術來滿足人類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