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大家好!我是小白,下面就由我繼續帶領大家遨游神奇的AI世界。
AI的第一波浪潮,我們體驗了“懂你的”互聯網為我們帶來的便利;第二波浪潮,我們領略了大數據思維的正確打開方式。那么,接下來的第三、第四波浪潮——實體世界智能化和自主智能化,又將給我們帶來什么感受呢?小白就帶您看看吧!
實體世界智能化
春和景明,萬象更新,AI成了今年兩會上的熱詞。會上,全國政協委員劉偉提出了構建“AI+慈善”新生態的構想:利用語音識別幫助聽障人士實現無障礙溝通;通過人臉識別幫助尋找失蹤人口……
透過劉偉的提案,我們仿佛感受到了AI的溫度。過去,機器只認識我和哥哥(0和1),悠揚的旋律在它們“眼中”不過是一串0和1的組合。隨著第三波浪潮——實體世界智能化的到來, AI開始賦予機器“聽懂”音樂、“看懂”交通信號燈、“認識”人類面孔等能力。
實體世界智能化,就是把AI延伸到我們的生活環境,以大量的傳感器及智能型器材,把我們的現實世界轉化成可被計算的數據。
今年春運,昆明機務段使用了“AI問診”智能修車系統,為機車保駕護航:在機車入庫檢修前,用專用攝像頭對其進行全方位拍照,而后利用AI技術把這些照片與機車正常狀態下的照片進行比對,從而找出故障點。據統計,“AI問診”既快又準,還能“診斷”出肉眼難以發現的故障。
這一事例只是實體世界智能化應用的一個縮影。就像十多年前,我們在使用QQ聊天時,經常會遇到對方沒有“上線”的情況,交流被灰色的頭像阻斷。而在不遠的將來,隨著線上與線下世界之間連接點的增多,“上線”這個詞將變得沒有意義。
只要說句話,智能音響就能幫你訂好外賣;冰箱可以自動下單訂購牛奶;如果家里的老人跌倒了,地板會立刻通知監護人。生活在這樣的環境中,我們將很難區分線上還是線下。因為世界本身就是一張大“網”,每個物體都是這張“網”上的一個節點。這樣的新環境被稱為OMO——線上線下融合。
今年初,寧夏已經開始著手打造OMO模式的教育。課堂上,用視頻教學的方式為學生提供優質的教學資源。授課過程中,視頻會議攝像頭會記錄學生的動作和面部表情,并根據記錄的數據評估學生對授課內容的了解程度。而后,AI會為每名學生設計個性化的家庭作業,還會輔助批改作業。當然,教育永遠不會全部交給AI,教師不會完全被取代。“教師+AI”可能是未來教育行業的新模式,有了AI這個得力“助教”,教師可有更多時間關注學生的成長。
實體世界智能化的魔力還不止于此。刷臉支付、智能交通、智能家居、智能汽車等將逐步走進我們的生活。現在,智能手機是連接線上世界的主干道,在OMO日臻完善的明天,智能手機或許不再是出行的必備之物。因為我們可以利用隨處可見的智能終端(超市購物車、廣告牌等)連接整個世界。
自主智能化
第三波浪潮也為第四波浪潮——自主智能化的到來奠定了基礎。自主智能化與從前講的自動化不同,后者只能在高度結構化的環境中完成重復的工作,無法應對異常情況。而當AI賦予機器感知世界以及處理繁雜數據的能力時,機器便能做決策甚至處理突發情況,將取代更多需要人來完成的工作。這就是自主智能化。無人駕駛是自主智能化的典型代表。
近日,百度公司創始人李彥宏接受采訪時稱,今年下半年,百度將在長沙試運營無人駕駛出租車。這是無人駕駛領域的重大突破。
無人駕駛之所以被稱為AI的最前沿領域,是因它要直接面對復雜的非結構化環境——行人、車輛來來往往的道路。假設道路前方突然出現一個障礙物,無人駕駛系統需要迅速判斷是一袋水泥還是一個空塑料袋,進而決定是否需要變道,變道時還要考慮與其他車輛的車距。
此外,無人駕駛還涉及安全性、法律和道德等問題。這些都是需要解決的。
但與人工駕駛車輛相比,更安全、效率更高的無人駕駛車輛正逐步走進我們的生活。如京東的無人配送車、加拿大的無人貨車,還有機場的無人擺渡車、景區的無人觀光車等。無人駕駛車輛也必將從相對封閉的結構化道路上走向開放的非結構化環境中。屆時,無人駕駛車輛將成為千萬條道路上的大多數。
自主智能化要解決的,就是機器如何在非結構化環境中工作的問題。就像清理房間和制造汽車一樣,對于機器來說一定是前者難度要大。因為制造汽車有一套程式化的步驟,機器只需要按部就班地做就行了。而面對雜亂的房間,沒有程序指導的機器將無從下手。
類似的還有采茶、家政、消防等工作。未來,具有自主智能化的AI機器將勝任這些工作。
其實,這樣的未來離我們并不遙遠。不遠的將來,距離北京大約100公里、地處白洋淀畔的雄安新區,就將被打造成“人工智能城”。交通信號燈、各類管線、廣告牌甚至連混凝土內都放置了傳感器,以全面記錄城市數據。市內的道路交通將被移至地下,AI將負責交通管理和駕駛車輛。這樣,公路交通的效率會更高、速度會更快,也更可靠。
生活在這樣的城市,AI會幫助我們優化出行路線、減少通勤時間,巡視、維修地下管廊,養護綠化帶、城市花園等。
未來,AI將滲透到我們生活、工作的方方面面,自主智能化將讓我們的生活更加便利舒適,也更有樂趣。
摘自《解放軍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