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前
近兩年,成都高新區先后引進了玻璃基板、航天光電、新力光源等光電顯示產業上游產品項目;引進京東方、深天馬、長虹、峻凌國際顯示屏中游產品項目;引進吉銳、TCL等公司觸摸屏、觸摸顯示器等下游產品項目,短期內就已聚集起一個光電顯示產業集群,形成一條完整產業鏈,一個新興高科技產業——光電顯示產業,在成都高新區崛起。據10月下旬在成都剛剛結束的第十屆中國西部國際博覽會簽約的數據顯示,西博會期間,僅成都就簽約達1171.1億元,其中大部分落戶成都高新區。
“豐沛的人才資源,良好的人居環境,卓越的融資幫扶,高效的服務體系,加上西部大開發戰略的不斷深化以及廣闊的西部市場,這些不斷凸現的比較優勢,是眾多國內外知名企業,不斷落戶成都,不斷追加投資的重要原因。如今,成都高新區已呈現出產業越做越強,投資越來越大,人才越聚越多的‘馬太效應’。高新區已經步入了一個科技產業高速、穩定、良好發展的嶄新階段。”這是成都高新區發展策劃局局長湯繼強對成都正在創造世界一流高科技園區發展態勢的概括。
馬太效應簡言之:就是好的越好,多的越多。
始建于1988年的成都高新區,由于不靠邊,不沿海,在地域上不占優勢。于是,成都高新人,從一開始就鉚足了勁,要揚長避短,克服蜀道難、物流成本高、信息閉塞的弱勢,以發展現代信息技術、生物技術、現代物流技術為代表的高科技產業,展開與發達地區智慧的賽跑。
為了建造具有比較優勢的創業環境,成都高新人埋頭苦干,臥薪嘗膽,更精心的服務來贏得投資創業者的“滿意”。他們圍繞產業發展,重點抓“政務服務、企業增值服務、創新創業服務”,構建了“項目引進、建設、生產經營”三個關鍵環節的“三段式”服務,打造了“962000”企業服務呼叫中心,形成了“全天候、全方位、全覆蓋”服務體系。他們先后在全國高新區首創“四個第一”:即第一個建立 “科技與經濟結合”兩塊牌子、一套人馬、政企合一的管理體制;第一個實行“一站式服務管理模式”;第一個建立“風險投資公司”;第一個在內陸城市創辦“公益性保稅倉庫”。在制度上首創“首問責任制”、“主辦負責制”、“過失追究制”全過程服務的制度體系,規定辦結時限,禁止干預企業經營活動,為投資者營造了良好的創業環境。
融資難是中小企業發展一大障礙。為此,成都高新區按照“政府引導,市場化運作”思路,通過建立金融辦、科技信用擔保公司、高新創投公司,實施中小企業“打包貸款、統貸統還”方式,以及擔保、參股、引進風投、輔導上市等多種手段和方式,針對中小企業不同發展階段的融資需求提供幫扶支持,有效緩解了區內中小企業融資難題。這套行之有效的“債權融資——股權融資——改制上市”融資模式被湯繼強總結為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梯形融資模式”。據統計,2005年來,成都高新區通過運用梯形融資模式,共為1000多家中小企業實現融資60多億元。區內上市企業現已達到18家。
與此同時,成都高新區千方百計先后建立了大學科技園、留學人員創業園、博士創業園,創建了西部首家生物醫藥孵化器、教育科技園孵化器、國家信息安全產業化基地孵化器、 國家“863”軟件專業孵化器等,形成了我國最大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群體,孵化器面積100萬平方米,孵化企業常年保持在1500家以上。目前,成都高新區正在城南加緊打造一塊面積達37平方公里的“軟件產業城”,建設以軟件及服務外包為產業支撐的“天府新城”。
經過20年來目標如一,堅持不懈持之以恒地打拼,如今的成都高新區,給來這里的投資創業者帶來了一個個驚喜。京東方董事長王東升,在談到將幾十億元落到成都時坦言:其他一些城市的支持力度并不遜于成都。然而在考察各地之后,最后我們還是將其定在這里。這要源于成都政府成本低、工作效率高,做事專業化、國際化。
阿里巴巴的決策者們,最初并未想到成都投資。然而,讓他們感動的是,成都高新區工作人員與市黨政領導一次次登門拜訪,促成了他們考察成都之行。當他們深入了解成都之后,發現這里是投資的“沃土”。并于今年6月29日與成都高新區簽下了1億美元的投資協議,并誓言將在這座西部之城“再造一個阿里巴巴”。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說:“成都高新區,是我見過的工作效率最高的政府部門。他們與我們企業的文化相當吻合,都追求效率!”
10月的西博會上,通用電氣、西門子、沃爾瑪、寶潔、DHL、甲骨文等40多家世界500強企業,集中簽約投資成都。這不能不說是喜人的“馬太效應”。
如今的成都高新區,已形成了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精密機械制造三大優勢主導產業,形成了集成電路、軟件及服務外包、生物醫藥、精密機械、通信、光電顯示器等六大特色產業集群。至今年10月,在成都高新區投資的世界500強和國際知名企業已達40多家,在區的新認定高新技術企業520家,在高新區處于在孵狀態的科技型中小企業常年保持在1500家以上。去年,成都高新區克服了5·12汶川特大地震與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集中建設區完成產業增加值達317.7億元,增長26.2%。今年1至9月,成都高新區(集中建設區)實現產業增加值287億元,同比增長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