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延續漲勢 上升空間受制
2010國際油價形勢分析展望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
2009年以來,國際油價呈現出見底企穩、逐級回升的走勢,全年WTI原油期貨均價約為每桶62美元。今年以來,國際油價持續上漲主要是受到全球刺激經濟的超寬松貨幣政策所催生的流動性進入商品市場、美元不斷走低、商品期貨市場監管不力、歐佩克多次限產等因素的影響。展望2010年,全球經濟將曲折緩慢復蘇,石油需求恢復性增長,美元繼續疲軟,通貨膨脹壓力上升,以及投機炒作等因素使得國際油價將呈上行趨勢,但全球經濟難以強勁增長等因素制約國際油價上漲空間。初步預計,全年WTI原油期貨均價約為每桶75美元左右。
一、2010年國際油價走勢判斷
(一)全球經濟曲折緩慢復蘇,石油需求恢復性增長
1、全球經濟將出現溫和復蘇
在各國前所未有的公共干預政策作用下,制造業反彈以及庫存周期出現轉折,全球經濟出現企穩回升趨勢,尤其是亞洲新興和發展中經濟體普遍走在了復蘇的前列。初級商品價格反彈以及刺激政策使得中東、俄羅斯等資源國經濟形勢有所好轉。2010年,隨著消費者信心與投資者信心的逐步恢復,零售業銷售有望逐步穩定,制造業逐步趨于活躍,全球經濟將出現溫和復蘇。
2、全球經濟復蘇過程依然緩慢曲折
盡管全球經濟出現企穩回升趨勢,但是,在全球經濟結構性失衡嚴重、內生性增長乏力、就業前景持續惡化、通脹壓力驟增等因素的影響下,全球經濟復蘇的基礎依舊脆弱,經濟活動依然遠遠低于危機前水平。根據IMF10月份秋季報告,2010年世界經濟將增長3.1%,其中,發達國家經濟將微增1.3%,而發展中經濟體GDP增長率有望恢復到5%以上。
3、全球石油需求出現恢復性增長
2010年,在全球經濟緩慢增長,特別是發展中經濟體復蘇勢頭較為強勁的拉動下,全球石油需求有望出現恢復性增長。根據國際能源署《12月份石油市場月報》預計,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同比增加140萬桶,增長1.6%。根據歐佩克《12月份石油市場月報》預計,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同比增加82萬桶,增長1%。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12月份短期能源展望》報告預計,2010年全球石油日需求量同比增加110萬桶,增長1.3%;分類別來看,占有全球石油需求量約54%的OECD國家石油日需求量微弱增長,而非OECD國家石油日需求量增加101萬桶,同比增長2.6%。
表1:全球石油需求(百萬桶/天)變化預測表(附后)
(二)石油供給穩步增加、剩余產能和庫存充裕
1、全球石油供給穩步增加
隨著今年以來國際油價不斷回升,2010年石油供給有望穩步改善。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12月份短期能源展望》報告預計,2010年全球石油日供給量為8550萬桶,較上年增加127萬桶,同比增長1.5%。其中,歐佩克石油日供應量增加107萬桶,同比增長3.1%,而非歐佩克國家石油日供應量則微增20萬桶。
非歐佩克國家中保持增產的主要有巴西、哈薩克斯坦、阿塞拜疆,分別日增產19.1萬桶、13.4萬桶和12.5萬桶;而資源趨于枯竭的墨西哥、英國、挪威等國減產最多,分別日減產25.9萬桶、20.4萬桶和10.7萬桶。
2、歐佩克石油剩余產能超過過去十年平均水平
根據美國能源情報署預計,2010年歐佩克原油剩余產能預計約為424萬桶/天,將大大超過1998-2008年平均約280萬桶/天的水平,剩余產能的逐步恢復有助于穩定國際市場油價。
3、OECD商業石油庫存高于過去五年平均水平
截至2009年11月末,經合組織國家商業石油庫存達到27.38億桶,高出上年同期5100萬桶,可供滿足OECD國家60天的石油需求,超過過去五年平均水平的上限。據美國能源情報署預計,2010年OECD國家商業石油庫存仍將比較充裕,較高的庫存將會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油價上漲。
(三)美元仍可能維持弱勢
首先,定量寬松的貨幣政策使得貨幣供應量大幅增加,將來必然面臨嚴重的通貨膨脹壓力,美元幣值的內在穩定性最終要受貨幣供給的沖擊。其次,2009財年美國財政赤字高達1.42萬億美元,占GDP的比重達到10%,同時,根據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估計,政府凈債務將由2008年的41%增加至2010年的65%。雙雙超過警戒線的巨額財政赤字和政府債務令美元承壓。第三,全球“去美元化”趨勢明顯使美元受到嚴重挑戰。新興市場國家為了擺脫對美元的過度依賴,試圖以區域貨幣取代美元的趨勢則更為明顯:在東亞,今年5月中日韓貨幣互換協議以及就總額達1200億美元的區域外匯儲備庫出資份額達成協議;在中東,10月17日,波斯灣四國沙特、巴林、卡塔爾、科威特財長及中央銀行總裁,重申對創立貨幣聯盟及單一貨幣機制的承諾,并將該計劃于2010年正式推動。此外,在拉美,拉丁美洲左翼聯盟“玻利瓦爾美洲國家聯盟”的九個成員國近期也同意創立地區貨幣“蘇克雷”,作為區內貿易之用,從而逐漸減少使用美元。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報告表明,截至第二季度末美元在全球貨幣儲備中所占比重,從上一季度65%降至62.8%。因此,總體來看,2010年美元仍將處于小幅漸進式貶值的態勢。而美元與油價之間存在典型負相關關系,美元疲軟將會支撐油價上漲。
(四)地緣政治風險始終困擾國際油市
針對石油設施的恐怖襲擊、石油工人罷工、產油國政局動蕩等地緣政治因素都會對國際油價帶來沖擊。目前,伊拉克恐怖襲擊事件頻發,石油設施經常遭受破壞。美國領導的阿富汗反恐活動“越反越恐”,阿富汗的局勢不但至今未得到有效控制,反而不斷升級,并逐步蔓延到巴基斯坦、伊朗等地。伊朗是世界重要的產油大國,在其核問題懸而未決,再加上“恐怖活動”添亂,國際原油的“恐怖溢價”也將日益高漲。
(五)商品期貨市場監管不力導致投機炒作繼續盛行
國際油價走勢與石油期貨市場上投機力量具有高度相關性,每當石油期貨凈多持倉量上升,油價隨之大幅飆升,每當石油期貨投機資金減倉乃至凈空頭,油價隨之下跌。不可否認,投機資金是商品期貨市場保持交易活躍性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當前商品期貨市場已經失去了傳統意義上的價格發現功能,而成為國際金融資本攫取暴利的工具,尤其是有關監管機構對此聽之任之、麻木不仁等因素,成為商品期貨市場混亂、價格巨幅震蕩的重要根源。盡管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等機構對商品期貨投機行為多次展開調查,但最終大都不了了之,并未下決心采取切實措施規范市場運作。此外,國際金融體系改革進程緩慢,隨著全球經濟形勢逐步趨穩,特別是各國金融救助措施逐步見效之后,相關國家似乎“好了傷疤忘了痛”,任由游資興風作浪。
(六)基本結論
綜上所述,2010年,世界經濟將曲折緩慢復蘇,國際油價將呈穩步上行趨勢,初步預計,全年紐約市場WTI原油期貨平均油價約為每桶75美元左右。如果世界經濟復蘇前景好于預期,經濟金融市場信心得到恢復,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美元繼續大幅走軟,那么,國際油價上行趨勢將更加明顯。如果爆發新的金融沖擊,世界經濟復蘇遇阻,出現第二次經濟衰退,為防止滯脹美元在政策主導下轉為強勢,那么,國際油價運行平臺存在下移的可能。
隨著國際油價出現逐級回升,國際機構已經多次上調對國際油價的預測。IMF《世界經濟展望》秋季報告預計,2009、2010年世界油價(WTI、Brent、Dubai三個市場油價簡單平均)分別為每桶61.5和76.5美元,同比上漲-36.6%和24.3%。11月10日世界銀行報告預計,2010年石油均價為每桶75.29美元。美國能源情報署《12月份短期能源展望》預計,2009、2010年WTI油價分別為每桶61.87和78.67美元。11月底,路透社調查的28家國際機構預測顯示,2010年WTI原油均價預估為75.4美元,這已是連續第七個月上調油價預測。
二、政策措施
隨著我國工業化和城市化的不斷推進,汽車逐步進入普通百姓家庭,我國石油消費穩步增長,而國內資源儲量有限,石油對外依存度已經超過50%并將繼續上升。保障石油安全是我國能源安全乃至經濟安全的核心任務。與此同時,近年來高油價對我國經濟的沖擊日益明顯。因此,我國應積極采取措施應對石油安全和高油價帶來的影響。
(一)抓緊戰略石油儲備和商業石油儲備建設
戰略石油儲備的重點是針對戰爭、重大自然災害等突發事件造成的短期內石油供給中斷等能源安全問題,因而不應受油價變化等因素干擾,必須有序推進戰略石油儲備庫建設和儲油進程。商業石油儲備主要是應對季節性、區域性需求變化帶來的石油供給緊張問題,我國東南部沿海地區多次出現油荒等問題,加快商業石油儲備建設顯得非常迫切。
(二)積極鼓勵油企走出去加大資源對外合作
面對二戰以來最嚴重的全球經濟衰退,部分資源國能源領域面臨資金短缺、運營困難,迫切需要吸收部分投資。而且目前石油供需相對寬松、石油資產相對較低。而我國擁有穩健的金融體系,具有加大對外投資實現互利共贏的基礎。因此,國家應抓住機遇從政策上、資金上鼓勵企業走出去,加大上游油氣資源等領域的國際合作,保障國內石油安全供應。
(三)加大以市場換資源、貸款換資源的力度
以市場換資源,鼓勵產油國帶資源與我國企業合資建設煉油廠。這樣可以獲得穩定的原油供應渠道,還可減緩我國企業每年直接在現貨市場上采購數量增長過大的壓力。同時,近來,我國在貸款換資源方面做出了很好的嘗試,對加強國際能源合作起到了積極的推動作用,有助于我國能源供給方式多樣化,應堅持互惠互利原則繼續加大貸款換資源的合作力度。
(四)加快改革理順機制保障石油安全供應
我國應盡快建立石油安全預警及應急機制,進一步完善成品油定價機制,理順價格和利益關系,降低國內市場需求波動對國際油價的影響,同時減緩國際油價波動對國內經濟社會生活的沖擊。同時,我國更應加快石油行業管理體制改革,一方面加快完善石油市場體系建設,另一方面加快完善石油市場監管體系建設。通過改革推動石油行業健康發展,保障我國石油供給安全。
(五)順應全球氣候變化形勢加大節油減排
控制溫室氣體排放,應對氣候變化成為全人類的共識。氣候變化問題不僅是經濟問題、而且也是政治問題;氣候變化問題不僅是每個國家的大事,也是每個老百姓身邊的事。因此,應通過政府節能采購、合同能源管理、需求側管理等方式,引導和促進節能向政府推動、市場主導方向轉變,進一步提高燃油性能,節約用油,清潔用油。
(六)加強國際合作聯合打擊過度投機行為
目前,無論是生產國還是消費國均無法單獨保障一國的能源安全,必須進行有效的國際合作。同時,國際油價的劇烈波動對任何一個國家都沒有益處。因此,應加強與各國的政策協調,完善國際能源市場監測預警體系,規范國際商品期貨市場監管體系,促進信息交流共享,將正確的需求信息傳達給國際社會,減少對石油需求的非理性預期,避免國際商品期貨市場的過度投機行為,保證國際油價的平穩運行。
(國家信息中心宏觀政策動向課題組)
全球石油需求(百萬桶/天)變化預測表
2009 2010 2008 2009 2010
Q1 Q2 Q3 Q4 Q1 Q2 Q3 Q4
OECD 46.42 44.33 45.07 45.97 46.24 44.62 45.21 46.06 47.58 45.44 45.53
美國 18.84 18.47 18.62 18.87 18.97 18.89 18.99 19.01 19.5 18.7 18.97
加拿大 2.2 2.06 2.18 2.24 2.23 2.09 2.2 2.25 2.26 2.17 2.19
歐洲 14.92 14.22 14.81 14.99 14.73 14.35 14.8 14.95 15.35 14.74 14.71
日本 4.72 4.03 3.91 4.26 4.49 3.71 3.74 4.09 4.78 4.23 4
其他OECD 5.47 5.28 5.28 5.34 5.55 5.31 5.22 5.5 5.41 5.34 5.39
非OECD 37.04 39.3 39.37 38.98 38.66 40.13 40.1 39.84 38.2 38.68 39.69
前蘇聯 4.09 4.19 4.24 4.3 4.08 4.13 4.28 4.24 4.35 4.21 4.18
歐洲 0.77 0.77 0.82 0.82 0.79 0.77 0.83 0.83 0.8 0.79 0.8
中國 7.62 8.44 8.33 8.45 8.33 8.75 8.63 8.75 7.83 8.21 8.61
其他亞洲 9.3 9.53 9.17 9.33 9.63 9.74 9.29 9.51 9.31 9.33 9.54
其他非OECD 15.25 16.38 16.82 16.09 15.84 16.74 17.08 16.53 15.91 16.14 16.55
世界總消費 83.46 83.63 84.45 84.95 84.9 84.75 85.31 85.91 85.78 84.12 8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