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13日從相關發布會上獲悉,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土資源部、環境保護部等十部門已陸續出臺措施,聯手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
不久前,中國政府十部門聯合發布信息稱,將鋼鐵、水泥、平板玻璃、煤化工、多晶硅和風電設備等六大行業列入產能過剩行業,重點加以調控。對此,中國國土資源部規劃司司長董祚繼先生表示,將充分發揮用地管理在抑制產能過剩中的作用:“在近期規劃中,優先保障高技術、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新工藝和新產品產業發展用地,不得安排產能過剩行業和重復建設項目的用地;在用地預審中嚴格執行國家產業政策和供地政策,從源頭上遏制產能過剩行業和重復建設項目用地;加快淘汰落后產能企業用地的清查和處理;堅決查處違法違規供地用地行為。”
作為十部門之一的中國環境保護部,長期以來通過發揮環境影響評價審批的職能作用,推動了中國高耗能、高污染、資源性行業的污染減排和結構優化調整。環保部環評司司長祝興祥先生表示,在此次聯手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的行動中,環保部將繼續采取嚴格的環境管理措施,加強對部分產能過剩行業的調控力度:“提高環保準入門檻,嚴格對產能過剩、重復建設行業企業的上市環保核查;原則上,不得受理和審批擴大產能的鋼鐵、水泥、平板玻璃、多晶硅、煤化工等產能過剩、重復建設項目的環評文件;強化項目建設過程環境監管;嚴肅查處企業環境違法行為。”
此前,國家發改委曾表示,還將通過嚴格控制市場準入,實行有保有壓的金融政策以及加大企業兼并重組等措施,抑制部分行業產能過剩和重復建設,引導產業健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