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4月27日報道,全球知名戰略咨詢公司麥肯錫26日在京發布的一份研究報告認為,通過使用不同杠桿管理好用水需求,可以解決中國的水資源短缺問題。而且,大部分節水措施都可能帶來利潤可觀的潛在投資機會,到2030年預計每年可產生1,310億元人民幣的利潤。
報告指出,中國人口占世界總人口的20%,但水供應卻只占全球總量的7%。到2030年,中國人口預計將達到16億,屆時人均水消費預計會達到1,700立方米。龐大的人口數量和快速的經濟發展,對中國的水資源造成了巨大壓力。今年中國西南部的嚴重旱情,使這一問題再次引起了人們的重視。
報告分析指出,持續快速的經濟增長和城市化進程,將使工業和市政領域用水需求劇增。假設中國不在2030年之前采取行動,到2030年,工業用水需求預計將達到約2,650億立方米,比2005年翻一番;市政用水需求也將增加一倍,從2006年的670億立方米增至約1,330億立方米。這兩個領域將構成屆時中國水需求增長量的76%。
報告認為,政府最近的一些舉措更專注于增加水的供應方面。事實上,增加供應可以使中國彌補用水缺口,但只有對一系列可以減少水需求的解決方案進行投資,才能有效地解決中國將來的水資源缺口問題。
研究報告對可能減少水需求的不同杠桿的潛在影響和成本進行了評估。報告顯示,17種杠桿可促進農業領域節省640億立方米的用水;13種杠桿可以對熱電、紡織、造紙和鋼鐵四個用水最多的工業產業進行水需求管理,年可節約用水450億立方米;7種市政舉措年可減少180億立方米用水需求。
麥肯錫公司全球合伙人、研究報告負責人尤茂庭認為,中國水資源短缺的問題,不是一個無法解決的問題,通過使用不同的杠桿,可以達到供需平衡。同時,在這么多手段之中,如果選擇比較好的話,不僅不會給社會造成更多負擔,而且可以為社會創造價值。尤其是在工業和市政領域,很多舉措的投資回報會非常有吸引力。
另據21世紀經濟報道4月27日報道,麥肯錫報告說,如果中國水資源得不到有效監管,那么2030年中國的用水需求將達到8,180億立方米,供水缺口2,010億立方米。
報告認為,通過在工業、農業和市政領域采取增加水供應或減少水需求的技術,可以有效彌補供水缺口,而這些技術的利用可能帶來利潤可觀的潛在投資機會。
麥肯錫項目經理王莉對本報解釋說,按照水成本曲線,“中國應該優先采用單位成本低、收益好的技術來解決供水缺口,如果不能滿足,再采用成本相對高的技術”。
工業是水資源消耗戶,其中,熱電、紡織、造紙和鋼鐵這四大用水最多的產業最需要進行水需求管理。四大產業中,熱電用水最大。麥肯錫的研究認為,到2030年長江流域電力用水最多,為350億立方米,其次是珠江和松花江流域。長江流域對紡織產業的用水需求也是最大,為100億立方米。而松花江流域到了2030年,紡織、造紙和鋼鐵的用水需求將飽和。
麥肯錫的預測顯示,通過產業技術改造,可以彌補2030年供水缺口的24%,即480億立方米。其中,廢水再利用形成的節約量可占前述480億立方米總節水量的36%。
市政領域是除農業和工業外的第三大水資源用戶。麥肯錫報告認為,在所有市政舉措中,通過更換管道 (0)(0)評論此篇文章
其它評論發起話題相關資訊財訊論壇請輸入驗證碼來減少水泄漏最具備節水效益,每年可節省92億立方米水資源,占2030年市政節水總量的40%。
麥肯錫的研究還表明,到2030年,中國10個流域中有8個將面臨嚴重的缺水問題。其中海河流域的供需缺口將達39%;其次是東南流域,供水缺口為36%;再次是黃河流域,缺口33%;而長江流域缺水26%;2030年沒有供需缺口的是松花江流域和西南流域,后者富余8%。
麥肯錫說,為了解決飲用水供應問題,中國需要投入460億元建設410億立方米的新水處理能力,其中長江和珠江流域將占新建水處理能力的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