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蕭條到火爆幾乎沒有過渡,光伏產業從去年的寒冬突然走進春天。從2009 年第四季度開始,光伏市場復蘇,到今年上半年,形式一片大好。
近日,記者從多家企業采訪中了解到,這些企業大多訂單爆滿,開足馬力仍不能滿足需求。但分析人士普遍認為,光伏產業井噴恐不能持續。
國際市場需求井噴
光伏產業的火爆從對上游原材料多晶硅的需求中即可看出一二。
根據中投顧問產業研究中心最新數據顯示,保利協鑫在今年前5 個月產銷多晶硅5713 噸,比去年同期增長300%。僅1-5 月,我國多晶硅累計進口量就為1.55 萬噸,同去年同期的7007 噸相比,增長121%。根據公開數據,作為國內僅次于江蘇的太陽能光伏生產基地浙江,今年一季度累計出口太陽能電池473 萬件,同比增長250%。
光伏產業復蘇和國際市場需求旺盛密切相關。資料顯示,我國光伏電池產量從2001 年的3MW(兆瓦)一躍為2009 年的4000MW,占了全球光伏市場四成份額,居世界第一位,但我國99%的光伏產品依賴出口。
“全球光伏市場需求猛增的主要原因是受德國調降補助幅度消息的推動,不少德國投資者都想趕在正式下調之前搶裝光伏組件。”中投顧問新能源行業首席研究員姜謙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德國削弱補貼的消息在去年傳出后,德國光伏安裝容量放量增長。
2009 年德國光伏安裝容量達到3.8GW(吉瓦),其中四季度德國光伏安裝容量達到2.3GW,12月單月的安裝量就達到1.5GW。據中投顧問的統計數據,去年全球的光伏安裝量也只有7GW。德國市場的急劇增長帶動國內光伏產業迅速走出低谷,迎來大豐收。
另一方面,全球市場的容量也在不斷擴大。不僅歐洲一些國家在加緊上馬光伏發電項目,美國、日本等國家也在積極布局。中國也于6 月份公布了今年第二批光伏發電招標情況,總額達到280MW,而去年僅為10MW。姜謙表示,據預測,今年全球的光伏安裝容量將是去年的兩倍,這也為我國光伏產業帶來了新的增長點。在經濟危機后,國際主要光伏企業都放慢了擴張步伐,也使得產品供求處于不平衡狀態。
火爆行情或不能持續
“光伏產品價格波動比較激烈,價格反彈的持續性并不會很長。”萬聯證券能源與新能源分析師余志翔說,現在光伏產業行情是觸底反彈,但從長期來看,漲勢難以為繼。
德國市場在釋放盡能量以后,需求必定萎縮。在今年下半年乃至明年,出現這種需求激增的概率非常低。而強心劑似的需求具有偶然性,并非市場常態。雖然全球光伏安裝容量在擴大,但國際巨頭都在擴充產能,Q-Cells、SolarWorld 等德國光伏廠商都有一系列動作,競爭會更加激烈。同時,受到歐洲主權債務危機以及人民幣匯改重啟等方面的影響,我國光伏產品成本壓力將會進一步增大。從出口這個角度來看,市場似乎沒有想象的那么好。
而國內的招標總量只有280MW,相比4000MW 的光伏電池產量而言,顯得微不足道。依靠國內市場消化巨量光伏產品尚需時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