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素有“避暑之都”和“溫泉之城”的美譽,吸引著眾多中外客人來此觀光旅游。今年1至9月,全市旅游總收入增長41.19%?! ?br />
近年來,貴陽市以爭創名牌為載體,以質量為核心,以自主創新為支撐,以科學管理為保障,以工業產品為重點,在工業、農業、服務業各領域全面推進名牌戰略,成立了貴陽市《質量振興綱要》實施委員會,指導全市的質量振興工作和名牌發展戰略工作。在培育名牌、保護名牌、宣傳名牌、發展名牌等方面取得成效。
截至目前,貴陽市擁有中國名牌產品6個、中國馳名商標11個、貴州省名牌產品98個、貴陽市名牌產品121個,名牌企業為拉動地方經濟增長做出了突出貢獻。
一個品牌帶旺一個產業
上世紀80年代,住在貴陽油榨街的陶華碧每天都要用背簍背上自己在家磨的米豆腐,到龍洞堡叫賣,因擠不上公交車,常常要步行幾十里路……后來她在龍洞堡開了家小吃店。經過幾年經營,小吃店升級為飯店。因為飯菜味道好,價格便宜,受到附近學生的歡迎。由于給學生的飯菜分量足,陶華碧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老干媽”。
陶華碧經營的飯店最吸引人的是飯前免費開胃碟————油辣椒拌豆豉,不少人專程到店里品嘗,更有人用塑料袋將這道特色的小吃打包帶走。此后,油辣椒的名氣越來越大,生意也越來越好,靠手工制作已經不能滿足需求。1996年,陶華碧創建了貴陽南明老干媽風味食品有限責任公司,致力于辣椒調味品的生產加工,企業得到快速發展。
從一家路邊小吃店到年產值19.5億元、上繳稅金3.15億元的企業,從飯前的開胃小菜到如今中國調味品的第一品牌。如今,“老干媽”已形成日產量180萬瓶辣椒制品的生產體系,主要生產風味豆豉、油辣椒、鮮牛肉末、風味腐乳等20余個系列產品,成為全國辣椒制品生產及銷售的龍頭企業。先后獲得“中國名牌產品”、“質量效益先進企業”、“全國質量效益型先進企業”等稱號。
在龍洞堡見龍洞路138號“老干媽”公司總部,63歲的陶華碧告訴記者,除了憑借獨特的配方、獨特的工藝以及自身努力外,企業快速發展,與政府的扶持是分不開的。
2005年初,貴陽市質量技術監督局在幫扶企業時發現,“老干媽”公司每瓶調味品多裝了7至8克,按當時日產80萬瓶計算,公司每年因此損失近500萬元。經過質監專業人員的指導,這一計量偏差得到糾正,使企業避免更大的損失。
近日,“老干媽”公司一條日產40萬瓶調味品的生產線落成,使企業生產能力達到日產120萬瓶,成為中國最大的辣椒調味品專業生產加工企業。而這條新增的生產線從征地到安裝落成,均由貴陽市南明區政府全程負責。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南明區區長張曦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這條生產線建成后,“老干媽”公司每天將消耗干辣椒30噸、菜油80噸、大豆40噸,以及花生、大蒜、花椒、生姜等大批農產品,直接帶動貴州當地至少20萬農戶增收。張曦表示,政府對“老干媽”企業的扶持,目的在于全力打造“老干媽”這一辣椒調味品品牌,以推動整個辣椒產業的發展。
根據相關政策,貴州省特別制定了《貴州省辣椒產業化經營規劃》,將辣椒產業的發展納入了規劃范疇。目前,貴陽傾力推動以“老干媽”為龍頭的辣椒產業群發展,由此形成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不僅帶動了農戶種植辣椒、油菜籽等農作物的積極性和種植面,還促進了玻璃制品、紙箱、印刷等相關產業的發展。
名牌戰略提升產業競爭力
黔中烏江流域經濟帶,群山環繞之中,一個磷化工產業集群赫然興起。20年風雨歷程,貴州開磷集團在息烽磷化工發展中,憑著開磷人“負重攀越,勇往直前”的企業精神,圍繞“穩定礦山,發展加工,建設兩個基地,開發兩類產品”的方針和企業“三步走”,即用3個5年的時間,使開磷集團的銷售收入分別達到20億元、50億元和100億元,把開磷集團建設成為現代化的大型企業集團的發展戰略,實現企業的大發展。
貴陽市息烽縣委書記黃秋斌告訴記者,“十五”期間,開磷集團通過低成本擴張和滾動式發展,投資23個億打造磷化工基地,形成了220萬噸礦漿輸送、210萬噸硫酸、70萬噸磷酸和140萬噸高濃度磷復肥的年生產能力。磷化工系列產品遍及全國各地,并遠銷海外。
黃秋斌說,在發展中做強,在做強中發展,今天的息烽磷化工已經形成“磷、煤、建材”等多業并舉的規模經濟。
開磷集團通過資源整合,引進戰略投資,相繼在息烽磷化工基地組建了中國高濃度磷復肥龍頭企業貴陽中化開磷化肥有限公司、股份合作制企業貴州開陽磷礦息烽化工股份合作公司、年產30萬噸的合成氨技改工程、集黃磷和綠色環保建材產品生產于一體的貴州開磷磷業有限責任公司、年產5000萬條塑料編織袋的貴州宏盛塑料有限責任公司,以及擁有80多萬平方米物管區域的貴州開磷物業管理有限公司。
2003年,開磷集團與世界500強牽手,拉開了我國磷復肥行業重組、整合的大幕。昔日單一的磷肥廠一躍成為年產近140萬噸的中國高濃度磷復肥生產基地。“中化開磷”擁有年產170萬噸硫酸、70萬噸磷酸的配套生產裝置,年產磷酸二銨90萬噸、磷酸一銨36萬噸等生產能力。產品獲得“貴州省十佳著名商標”、“中國農民喜愛的農資品牌”和“貴州省名牌產品”稱號。
2002年組建的貴州開陽磷礦息烽化工股份合作公司,具有40萬噸磷酸二銨、15萬噸復合肥、10萬噸普鈣的年生產能力,并對外租賃經營40萬噸硫磺制酸裝置。其中“愛磷”、“開磷牌”磷酸二銨,“開磷牌”復合肥獲國家免檢資格。
開磷集團將自主創新作為科技創新的手段。多年的生產實踐和科研攻關,造就了一大批磷化工技術人才,形成了獨特的用高鎂磷礦石生產精品磷酸二銨、適合開磷礦石的濃密機技術、年產80萬噸硫酸裝置熱副線閥改造、解決污水處理和回用難題的水平衡研究與實施等一批獲得省、市科技進步獎的科研成果。公司與重慶大學等單位合作開發,建成國內第一條具有自主知識產權和核心技術的年產2000萬平方米多功能石膏砌塊、年產5億塊石膏標磚的新型建材生產線。
貴陽市通過實施名牌戰略,帶動企業的技術創新和產品質量水平的提升,提高全市產品的競爭力。開磷集團便是成功的一例,公司生產的“開磷”牌過磷酸鈣等產品獲“中國名牌產品”稱號。今后,開磷集團將進一步提高產品附加值,延長產業鏈,拓寬產業面,壯大產業群。
為名牌產品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為保護品牌,避免品牌商標被惡意搶注,貴陽市開展了一系列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工作。
貴州益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和貴州同濟堂制藥有限公司是兩家知名的企業,益佰的注冊商標“益佰”、“keke克刻”和同濟堂的注冊商標“同濟堂”、“仙靈骨葆”等被國家工商總局認定為“中國馳名商標”。
在貴州益佰制藥股份有限公司采訪,記者了解到,該公司通過知識產權示范創建工作領導小組,進一步完善公司知識產權管理工作機構,明確公司主要領導負責知識產權工作;配備知識產權管理專職人員,公司及各分廠技術研發、生產供應、營銷等與知識產權相關的部門明確知識產權管理兼職人員;進一步完善包括技術創新和經營活動中的知識產權管理、知識產權權益維護、知識產權教育培訓等在內的知識產權管理制度;加大知識產權經費投入,按照《專利法》“一獎兩酬”的規定完善知識產權激勵機制,對知識產權管理、申請、授權、實施等過程進行獎勵。
該公司制訂、實施知識產權戰略,并與生產經營緊密結合起來,加大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組織知識產權管理人員和法律事務人員,參加國家和省知識產權局舉辦的各類知識產權培訓學習。對直接從事企業技術創新活動的技術人員及中高級管理人員的普及培訓率達到100%,全員普及宣傳性培訓達80%。
專利的申請量、獲權量和實施效益情況體現了一個企業的創新能力,也是確保企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的有力“武器”。貴州同濟堂制藥有限公司在知識產權工作開展后,做到產品未動,專利先行,在專利申請過程中,由知識產權工作人員嚴把專利書寫質量關,確定公司產品專利的最佳保護范圍,為防止侵權奠定了法律基礎。2009年新增授權發明專利4件,外觀專利5件,新申請專利16件。
商標是現代企業的一種形象標志,能有效地傳達企業形象和產品質量,借以實現企業產品占有市場的目標,針對企業發展目標及新產品的功能,2009年該公司對商標進行了一系列的規劃,對公司的主商標進行了拓寬申請范圍,開展了商標監測工作,對惡意搶注的商標,或對近似該公司注冊商標的商標提出異議,并對侵犯該公司商標權的行為給予嚴厲的打擊,維護了企業的合法權益。2009年新增國內注冊商標6件、國外注冊商標5件。
“我們將繼續打擊侵犯知識產權的違法行為,支持企業及時將科研成果、核心技術和名牌產品申請知識產權保護,為名牌產品發展營造優勝劣汰、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貴州省委常委、貴陽市委書記李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