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新華網
新華網北京7月30日電(記者羅沙)記者30日從國家海洋局“蛟龍”號5000米級海試領導小組獲悉,北京時間30日13時2分,蛟龍號在完成第四次下潛并在海底布放標志物后順利返回到“向陽紅09”母船,歷時近9個小時的下潛取得圓滿成功。
據悉,此次下潛于北京時間30日凌晨4時5分開始準備,4時26分開始下潛,9時30分潛水器完成坐底作業拋載上浮,13時2分回收至甲板,全程歷時8小時57分,潛航員為付文韜、葉聰和劉開周。此次下潛開展了生物采樣、多金屬結核采樣和水聲通訊距離測試等試驗,拍攝到了大量生物照片,并在海底布放了標志物,進一步驗證了潛水器在大深度條件下的作業性能及穩定性。
蛟龍號深潛器【資料圖】
下潛試驗成功后,國家海洋局局長劉賜貴在第一時間通過視頻對海試隊員進行了慰問,對第四次下潛所取得的成果給予充分肯定,并對下一步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他表示,海試隊員們要高度重視安全問題,確保海試后續工作順利完成,防止因四次成功下潛而放松了警惕。
“‘蛟龍’號一系列海試的最終目標是完成7000米海試,5000米級海試是開展7000米海試的關鍵階段。”劉賜貴說,“所有的海試隊員要圍繞明年7000米海試去思考、去總結、去提升,認真研究,提前部署。”
搭載“蛟龍”號的“向陽紅09”船7月1日從江蘇江陰蘇南國際碼頭起航執行5000米級海試任務,于16日到達東北太平洋海試區域。“蛟龍”號分別于北京時間21日、26日和28日完成了3次下潛試驗,最大下潛深度達到5188米。
在海底布放木雕的中國龍
記者昨天從國家海洋局“蛟龍”號5000米級海試領導小組獲悉,昨天13時2分,蛟龍號在完成第四次下潛并在海底布放木雕的中國龍后順利返回到“向陽紅09”母船,歷時近9個小時的下潛取得圓滿成功。
此次下潛于昨天凌晨4時26分開始,“蛟龍”號載人潛水器在深度5182米的位置坐底,并成功安放了中國大洋協會的標志和一個木雕的中國龍,之后完成了海水、海底生物的提取以及錳結核采樣等工作。
“蛟龍”號一系列海試的最終目標是完成7000米海試,5000米級海試是開展7000米海試的關鍵階段。此前,“蛟龍”號分別于北京時間21日、26日和28日完成了3次下潛試驗,最大下潛深度達到5188米。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這次作業的海區,是中國大洋協會和國際海底管理局所簽訂的一個多金屬結核勘探區,中國擁有優先的開采權,面積大約7.5萬平方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