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中國能源報
適應我國經濟發展和新能源并網等需求
圖為技術人員在位于河南省鄢陵縣產業集聚區的220千伏智能變電站調試設備。該變電站是河南首座220千伏智能變電站,總投資達1.175億元。牛書培/攝
8月12日,國家電網在吉林長春召開2011年年中基建工作會議暨智能變電站建設現場會,國家電網副總經理鄭寶森說,會議旨在加快智能輸變電工程建設,全面開展智能變電站工程建設,深化智能輸電線路技術研究,規范智能輸變電工程建設,完善智能輸變電工程建設標準體系。
受益于智能電網全面建設啟動,今年上半年配電和調度環節已啟動,但智能變電站大規模增量投資尚未充分體現。隨著相關標準制定工作的完成,以及相關技術、設備的成熟、完善,從今年下半年開始,我國大量智能變電站項目將陸續開始招標,數量和設備范圍將逐步擴大。所有新建變電站將全面按照智能變電站技術標準建設,并且對重點樞紐及中心變電站進行智能化改造。
國產技術設備不斷完善
智能變電站與傳統變電站最根本的差別在于信息網絡化。其中,作為智能變電站通信系統核心設備的工業以太網交換機,擔負著各種控制信號和管理信息的傳輸任務。隨著國網電科院EPS系列工業以太網交換機相繼在40多個智能變電站成功應用,實現了智能變電站核心通信設備在較大范圍內的國產化應用。但在該設備研制成功前,已投運并應用于智能變電站的交換機全部為進口設備。
同時,智能變電站的相關技術也在不斷完善。7月28日—29日,由中國電科院承擔的智能變電站相關科技項目——“基于電子式互感器的輸電線路精確故障定位技術研究”、“數字化變電站和主站共享建模技術研究”通過了國家電網科技項目評審驗收;7月12日,國網電科院承擔的“智能變電站網絡精確時間同步技術研究”通過了國家電網的項目驗收。
從北川110千伏智能變電站到220千伏西涇智能變電站,從500千伏蘭溪變電站到世界最高電壓等級的智能變電站——750千伏延安變電站,再到國內首座以“鏡像”方式布局的500千伏智能變電站——500千伏常熟南變電站投運,我國智能變電站試點工程不斷取得新進展。據了解,這些變電站采用部分相同智能技術的同時,還根據電壓等級和工程類型不同,增加了一些對應的智能化功能,這些技術將為我國智能變電站建設積累寶貴經驗。
標準體系建設不斷得到健全
今年初,國家電網發布了《國家電網公司2011年新建變電站設計補充規定》,要求從今年起所有交流110(66)千伏及以上變電站新建工程均按智能變電站標準設計;4月15日,國家電網基建部發布了《智能變電站優化集成設計建設指導意見》,明確了智能變電站屬性定位、技術路線、建設要求,突出了優化資源配置、信息共享、功能整合、設備集成、技術創新、設備創新等要求。
據國家電網相關人士介紹:“《補充規定》和《指導意見》互為補充,是在總結提煉智能變電站試點建設成果,吸收相關科研成果,積極應用通用設計、通用設備、全壽命周期管理等標準化建設成果基礎上制定的。”其中,《指導意見》將智能變電站定義為工業設施,要求簡約,即剝離多余功能,實現系統功能的集成、整合。未來,智能變電站將嚴格執行通用設計原則,突出工業設施的功能定位。
8月12日,國家電網副總經理鄭寶森在2011年年中基建工作會議暨智能變電站建設現場會上指出:“要規范智能輸變電工程建設,完善智能輸變電工程建設標準體系。”會議還提出,220千伏及以上電壓等級新建工程要全面達到優質工程標準,其他電壓等級工程項目均按優質工程標準化建設的更高質量目標實施。
缺電推動變電站建設提速
目前,正在蔓延的電荒,不僅有夏季用電高峰、來水嚴重偏枯、電煤供應緊張等因素,還有目前電網調度能力局限性的影響。以四川成都為例,8月15日,成都電網創下677萬千瓦的新高,超過了電網極限承載力,被迫采取局部限電。實際上,四川省電網可供給成都的電力負荷為720萬千瓦,但由于缺乏變電站,無法將高壓電降為低壓的民用電,以致造成缺電的尷尬。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職副理事長魏昭峰近日表示,我國電力缺口會逐年擴大,到2012年全國最大的電力缺口會達5000萬千瓦左右,到2013年達約7000萬千瓦。在這種情況下,為緩解電荒,我國風電、太陽能發電等新能源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其中,智能變電站是實現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接入電網的重要支撐。
為滿足未來持續增長的電力需求,我國正加快建設堅強智能電網、智能變電站。重慶首座智能變電站聯調吹響沖鋒號,河南首座220千伏智能變電站竣工投運,寧夏首座220千伏智能變電站通信接入工程接近尾聲……我國已有多個省份建設了智能變電站,初步顯示出節約資源、綠色環保、設備智能、技術先進等特點,起到了較好的示范作用。
中投顧問研究總監張硯霖指出:“包括智能變電站在內的一系列項目將會極大的推動西電東送項目的進度,緩解東部地區電力緊張的狀況。” 同時,智能變電站還可以在技術和功能上更好地滿足電網信息化、自動化、互動化的要求,優化電網網架架構,大幅提高輸配電能力和智能化水平。
此外,隨著智能變電站迎來爆發式增長,將為電力智能化系統設備帶來廣闊的市場機遇。有數據顯示,未來10年,變電領域智能化投資規模達到748億元,占智能化總投資的19.5%。其中,成套設備在線監測系統、光電互感器、故障錄波、時間同步系統等均屬于智能變電站新增市場。(記者王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