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ww.chinaequip.gov.cn 2011-11-23 來源: 上海證券報
中國核電事業將邁入新階段
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在昨天(22日)國新辦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表示,中國發展核電的決心不會改變。記者另從中核集團獲悉,該集團旗下致力于我國核電站乏燃料后處理產業能力建設的子公司中核瑞能科技有限公司(下稱“中核瑞能”)近日已正式掛牌,標志著中核集團乏燃料后處理從原先的實驗室階段步入產業化發展,對中國核電事業意義重大。
乏燃料后處理或成核電大發展助推器
所謂乏燃料后處理,指對核電站中難以裂變的燃料中所含的有用部分進行分離并回收利用,形成一種閉路核燃料循環。這對一個國家建設完整的核工業體系來說尤為關鍵,建成后將大大推動核燃料產業及核電的快速發展。
此次中核瑞能的職責就是致力于我國核電站乏燃料后處理產業能力建設。記者了解到,該公司從2010年8月開始籌建,現已納入中核集團流程再造重要板塊之一的核環保事業部。其經營范圍涵蓋核電站乏燃料處理工程與鈾钚混合氧化物燃料制造工程的選址、設計、施工、投資與管理,核電站乏燃料元件的儲存與后處理的管理,乏燃料處理與再循環的科學技術研究與開發以及技術咨詢與服務。
而該公司掛牌也意味著中核集團乏燃料后處理從原先的實驗室階段步入產業化發展。
對于中核瑞能的掛牌,中核集團總經理孫勤表示,乏燃料后處理是一個資金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加強乏燃料后處理產業能力建設將助推核燃料實現閉式循環,提升我國鈾資源的利用率,對提高國家科技和經濟發展水平起到重要作用。中核集團在乏燃料后處理方面做了扎實的科研準備,研究成果得到推廣應用,提升了我國乏燃料后處理技術水平,為產業化發展奠定了較好的基礎。
此前,我國一直未建成壓水堆乏燃料后處理廠。2010年12月21日,中核集團曾宣布,中國第一座動力堆乏燃料后處理中間試驗工廠中核404中試工程熱調試取得成功,該消息受到各界強烈關注。
“熱調試成功只說明我國已經掌握后處理技術。為適應核電快速發展,乏燃料后處理廠建設進程應加快。”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核學會常務理事潘自強對此說。
高層“吹風”核電重啟
值得注意的是,在昨天的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國家發改委副主任解振華也就中國發展核電的決心表態。
解振華說,福島核電站核事故之后,各國核電發展計劃都受到影響,但中國發展核電的決心不會改變。
據他介紹,中國目前在建核電規模在世界上居第一位。針對這次福島核事故,我國對自身的核電發展規劃從安全的角度再進一步完善措施,確保在安全的情況下繼續發展核電。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還有多位高層在不同場合為中國重啟核電進程“吹風”。
在日前舉行的中國核學會2011年學術年會上,國家能源局原局長張國寶透露,明年3月后核電有可能步入恢復發展的軌道,中國未來將是世界最大的核電市場。這是高層人士首次披露中國恢復核電發展的時間表。
而在上周召開的第五屆亞洲制造業論壇年會上,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工信部前部長李毅中也表示,盡管核電在日本大地震后因為安全問題前景不確定,有很多國家暫停了核電項目,但是核電產業在以后仍將積極有序發展。
他認為不能用孤立的、靜止的標準去衡量,不能簡單地將工業化先行國家的標準套用于今天全球經濟一體化背景下的中國。而需要把自主創新、生產力要素、戰略性新興產業、信息化、城鎮化等因素考慮進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