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年,出任中國建設銀行(7.18,-0.03,-0.42%,吧)行長。一舉主持建行與美國著名的投資銀行摩根斯坦利公司合資成立了中國國際金融有限公司,這是中國大陸第一家真正的投資銀行。
讓王岐山在金融領域大放異彩的,是其在1997年底進入廣東政界期間。
時任廣東省常務副省長的他近乎完美地處理了涉及國際130余家銀行債務的廣信破產難題,不僅化解了廣東的金融風險,對中國金融業改革產生了強烈影響,此役更是獲得了與國際金融巨頭交鋒的經驗,贏得了海外金融界的廣泛贊譽。
在接下來的粵海債務重組案中,他借鑒美、韓等國化解金融風險的經驗,再一次顯示出深厚的金融功力。
兩年后,返京任國務院經濟體制改革辦公室主任。
2002年11月底,王岐山再次被推到了經濟實踐的前臺,到海南任省委書記。彼時,海南正處于地產泡沫破裂后的10年低迷期。
再度出山,勢如救火。僅用了一個月,就拿出“由海南省自行處理其不良資產”的方案。
然而來去匆匆,履新不到半年,就再度返京。等待新任北京市長的不僅有“只能成功”的奧運會,還有“不許失敗”的防治SARS疫情。
分析王岐山突然空降北京的原因,除了從政期間良好的記錄,還有深厚的金融背景。SARS疫情是擺在面前的第一道坎,但無論SARS在與不在,急需發展的北京都在努力突破金融瓶頸,何況奧運會正需要強大的資本運作。
過程有些曲折,但結局依然完美:疫情很快被解除,奧運會即將順利召開,首都的金融地位亦開始顯山露水。在王岐山辭去北京市長職務的同時,身后是長長的成績單,前面還有更艱巨的任務在等待。
性情中人
擁有高級經濟師頭銜的王岐山正走在路上,而進入關鍵時期的金融改革亦需要新鮮血液注入。
事實上,除了過硬的專業知識和完整的政治履歷外,一個人的人格魅力才是恒久不變的烙印。
很少有人知道,受命進京一年多,王岐山的體重降了近20斤。
“我是世界上面臨問題最多的市長。”調任北京的第三個年頭,王岐山在市政協一個座談會上坦言,回答了其“瘦身”的秘訣。
而在處理“最多的問題”時,“性情中人”的輪廓愈發清晰。
他不拘小節,面對眾多冗長的會議,他希望把大會氣氛營造成個大Party。以身作則,他的講話多為詢問和插話,簡短犀利,直言快語,幽默風趣。
他講實話,關于敏感的北京人口問題,在一次人大會議上坦言,“今年我沒敢提”,因為還沒掌握到清晰的數據。
他道歉,2004年入冬以來,北京突然遭遇“氣荒”,對此,他多次公開向市民表示歉意,并積極解決。
他也著急,看到城鄉差距的數字在增大,2007年1月27日的市政協十屆五次會議上他自問:“怎么用了這么大力氣農村還上不去呢?”
他甚至頭疼,2003年11月6日晚,北京迎來了當年入冬的第一場大雪。面對擁擠的城區道路,在一個會議上他表示:“現在最頭疼的是交通問題。”
他坦白,對即將到來的奧運會,他最擔心奧運會場會不會出現“京罵”。
他時常激動,作為全國人大代表,在全國兩會上遇到來自海南團的代表時,握住雙手說:“我可想你們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