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久91-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久久久91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久久久999国产精品-久久久999久久久精品

ABB
關注中國自動化產業發展的先行者!
CAIAC 2025
2025工業安全大會
OICT公益講堂
當前位置:首頁 >> 資訊 >> 行業資訊

資訊頻道

大力發展職業教育 實現充分社會就業
  • 作者:茹英杰
  • 點擊數:625     發布時間:2008-08-17 09:26:38
  • 分享到:
關鍵詞: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這是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重要途徑,也是實現社會就業更加充分的重要措施。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必須以就業為導向,把發展職業教育擺在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位置,理順關系,整合資源,增加投入,充分發揮職業教育培訓促進就業的作用。

  一、我國當前的就業形勢

  黨中央國務院高度重視就業工作,把擴大就業擺在經濟社會發展更加突出的位置,將城鎮新增就業人數和控制失業率納入國民經濟重要調控指標,堅持實施和不斷完善積極的就業政策,在開發就業崗位、增加財政投入、給予稅費減免、小額擔保貸款、社會保險補貼、崗位工資補貼等方面采取一系列措施,中央財政從2003一2007年投入資金941.1億元,不斷加強和改進就業服務,各級政府建立目標責任制和部門協調工作機制,全社會共同努力,我國的就業工作取得了明顯成績。一是從2003年到2007年,全國城鎮新增就業人員年均900萬人以上,2007年超過1 200萬人,全國就業人口從2002年的73 740萬人增加到2006年76 400萬人。二是從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我國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累計達到2 400萬人,經過近幾年政府和全社會的積極努力,2 000多萬下崗失業人員實現了再就業,基本解決了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以來國有企業下崗分流過程中積累的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實現了國有企業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的并軌。三是城鎮登記失業率一直處于較低水平,從2003年的4.3%下降到2007年的4.0%,2005年和2006年城鎮登記失業人數分別為839萬和847萬。除了這三個主要的標志外,從三次產業和行業看,2006年一、二、三產業就業人數的比例大數是4:3:3,制造業在國民經濟各行業中就業人數增加最多的行業,從2002年以來,制造業年均增加就業人數超過750萬人;從就業單位的所有制結構看,2002年以來,國有和集體單位就業人員繼續減少,年均減少269萬人,到2006年末約為7 400多萬人,而非公有制經濟就業人員大幅增加,年均增加1 100萬人,成為擴大就業的主渠道;從就業穩定性看,單位就業從1996年開始減少,到2002年減到最低為10 985萬人,共減少了4300多萬人,2003年出現拐點,2004年開始回升,到2006年末升到11713萬人,比2002年增加了730萬人,說明就業的質量正在得到改善。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在深化國有企業改革、調整經濟結構、促進社會和諧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

  同時要清醒地認識到,由于我國人口多,當前和今后一段時期,就業形勢仍然很嚴峻,促進就業的任務依然很繁重。從宏觀層面看,一是勞動力總量供大于求的基本格局沒有改變。據勞動保障部的宏觀分析,近幾年城鎮勞動力就業的崗位缺口還在1 200萬左右,再根據勞動保障部對全國103個勞動力市場的監測,2007年前三季度,市場求人倍率一直保持在o.98。二是勞動者總體素質不能適應就業需要的矛盾繼續存在。目前,全國技術技能勞動者有8 720萬人,占全國城鎮從業人員的32.9%,其中技師和高級技師360萬人,僅占技能勞動者總量的4%。勞動保障部對103個勞動力市場監測結果表明,登記的求人倍率均大于1,對高技技師、技師、高級工程師的求人倍率分別達到3.3、2.2、2.1。技術技能型人才不僅數量少,而且在地區、企業、職業間分布不均衡,導致一方面傳統行業出現大批下崗失業人員,相當一部分技能單一、年齡偏大的勞動者找不到工作,另一方面,新興產業、行業和技術性職業所需素質較高的技術人員供不應求,成為制約經濟發展、阻礙產業升級、提高創新能力的“瓶頸”。勞動力總量供大于求和勞動力結構不適應就業需要的矛盾,是我國就業形勢的基本格局,也是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基本國情在就業方面的具體體現。

  從微觀的角度看,一是青年就業壓力越來越大。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我國大學畢業生迅速增多,由2003年的212萬人猛增到2008年的560萬人,根據近幾年教育部門的統計,大學畢業生初次就業率在70%多一點,每年有近30%的畢業生不能順利實現就業。當年的畢業生加上過去積累的沒有實現就業的大學生,成為新增勞動力就業中的突出矛盾。二是農村富余勞動力還有1.2億人,外出農民工連續保持在年均5%以上的增長速度,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任務仍然很大。三是就業困難群眾問題突出。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和政策性關閉破產企業職工安置任務沒有徹底完成。因為就業不穩定,零就業家庭經常出現,幫助零就業家庭至少一人實現就業成為解決就業困難群眾的經常性工作。

  二、黨的十七大報告關于就業工作的論述

  “就業是民生之本”。黨的十七大報告從擴大就業的總方針到具體政策措施,從鼓勵勞動者積極創業到扶持困難群眾就業,從健全市場體系到改進就業服務作了全面論述。

  一是重點論述了“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問題。報告強調要“完善支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政策,加強就業觀念教育,使更多勞動者成為創業者”。從建設創新型國家看,我們黨確定要在2020年進入創新型國家的行列,這就要求引導和鼓勵勞動者積極創業、大膽創業,以創業促進創造,以創業加快創新。從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看,在目前的經濟結構下,宏觀經濟拉動就業的能力呈下降趨勢,依靠經濟增長擴大就業是必要的,但總是被動的,應該鼓勵勞動者積極創業,在創業過程中,增加新的就業門類,拓展新的就業崗位。從社會轉型看,雖然目前非公有制經濟已經成為我國擴大就業的主要領域,但全社會的就業觀念還停留在找正規單位、找穩定工作的階段,不利于激發社會活力。十七大報告“將促進以創業帶動就業”放在就業這一條的標題位置,以引起全黨的重視。

  二是提出要“健全面向全體勞動者的職業教育培訓制度”。這里強調“面向全體勞動者”,特別是“加強農村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培訓”,目的在于普遍提高勞動者的素質,逐步改變勞動力結構問題,另外就是要加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銜接,使兩者互為補充,互相促進,共同為提高勞動者技術技能服務。

  三是提出“建立統一規范的人力資源市場”。我國目前的就業市場分為人才市場和勞動力市場,這不符合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要求。針對這一問題,報告在就業市場建設方面提出了這一要求。

  四是強調要“完善面向所有困難群眾的就業援助制度”。隨著國有經濟的調整和國有企業的改革,特別是基本解決了20世紀90年代中后期積累的國有企業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問題后,再出現的失業人員就可能是市場經濟下的一種常態。其中,可能有國有和集體企業的,也可能有非公有制經濟組織的。在建立完善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背景下,政府不能只管國有和集體企業,而不管其他困難群眾的就業。從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出發,考慮到國家財政支撐能力的增強,報告提出要面向全社會所有困難群眾伸出援助之手,特別是要對一些就業無門路、生活壓力大的零就業家庭及時提供幫助,要將這種援助制度化、規范化,納入地方政府的政績考核內容。

  三、關于加強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幾點思考

  一是建立健全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緊密銜接、互相促進、互相補充的工作格局。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都是為提高勞動者就業能力而進行的教育活動,其服務的對象、手段、目的,有時候是重疊的,有時候又是有所區別或有所側重的,因此是不可分離的。在提高勞動者技能過程中,職業教育側重于學歷教育,具有正規性、全面性,而職業培訓側重于實際技能的培訓,具有針對性、時效性,兩者結合和補充起來,更有利于勞動者技能的全面提高,有利于勞動者的終身學習。近幾年,為落實《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教育部門組織實施了“四大工程”(國家技能型人才培養工程、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工程、農村實用人才培訓工程、成人繼續教育和再就業培訓工程)和“四個計劃”(2 000個職業教育實訓基地建設計劃、1 000個縣級職教中心專項建設計劃、教育示范院校建設計劃、職業院校教師素質提高計劃)。勞動保障部門也組織實施了“5+1”計劃行動,即新技師培養帶動計劃、下崗失業人員技能再就業計劃、能力促創業計劃、農村勞動力技能就業計劃、國家職業資格證書技能導航計劃共5項計劃,1項行動即實施技能崗位對接行動。除了教育部門和勞動保障部門之外,農業部門還組織實施了農民工轉移就業培訓的“陽光工程”,扶貧辦還實施了“雨露計劃”。這些工程或計劃對普遍提高勞動者素質,改善勞動力結構發揮了程度不同的作用。但為了促進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銜接,有必要對這些教育培訓資源進行科學的整合,既避免重復投資、浪費資源,又使之緊密配合、相互補充,形成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的合力,提高職業教育培訓的效果。

  二是大幅度提高技能人才的待遇,逐步扭轉全社會的就業觀念。長期以來,不論是我國的學校教育,還是全社會的就業觀念,都存在對技能勞動和技能勞動者重視不夠的問題。重學歷,輕能力,重動腦,輕動手,這種潛在的觀念影響了青年入學習技術、技能成才的積極性。向市場經濟轉軌后,我們在推動勞動、資本、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按貢獻參與分配的過程中,對資本和管理的貢獻比較重視,對勞動和技術特別是勞動的貢獻重視不夠。技能勞動者待遇偏低,社會地位不高,這造成一種不合時宜、不符合現代化建設要求的價值導向。青年人擇業時首選穩定的、管理型崗位,而不愿選擇技術型、動手型崗位。經過近年來的宣傳教育,情況雖然有所改變,但與建設創新型國家、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要求相比,仍然遠不能適應。要轉變這種觀念,除了在技術技能的職業教育培訓環節采取政策措施外,還要大幅度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待遇,通過采取與其收入掛鉤的辦法,提高技術技能人才的社會地位,鼓勵引導青年人學習技術、掌握技能。比如,對確有突出貢獻的高技能人才,擬與一些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名教授和研究員一樣,納入政府專家津貼范圍。再比如,在制造業企業擬普遍設立“首席技師”,將其待遇與企業的總經濟師、總會計師待遇掛鉤,激勵企業中的青年人努力爭當首席技師,并形成長期的、規范的制度。總之,要采取多種政策措施,大力營造尊重勞動、崇尚技能、鼓勵創造的社會氛圍。

  三是加強對市場需求的分析和預測,合理設置和調整職業教育培訓的專業、結構、規模。《國務院關于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明確指出,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目標要與市場需求和勞動就業緊密結合。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如何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問題需要進一步深入探討。職業教育培訓有一個周期,少則幾個月,多則幾年,勞動者要真正成為一個領域的技能人才也要有較長時間的積累,而市場則在不斷地變化,這就產生了職業教育培訓與市場需求相匹配問題。如何敏銳地撲捉市場信號,科學地、前瞻性地設置專業,使培養目標與市場需求緊密契合,避免“一窩蜂”式地上專業,這是辦好職業教育,搞好職業培訓的關鍵。把這個問題解決好,我們培訓的人才才能“適銷對路”,才能真正符合市場需求。

  (原載于《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08年第8期)

熱點新聞

推薦產品

x
  • 在線反饋
1.我有以下需求:



2.詳細的需求:
姓名:
單位:
電話:
郵件:
主站蜘蛛池模板: 韩国不卡1卡2卡三卡网站 | 97久久天天综合色天天综合色 | 亚洲欧美久久久久久久久久爽网站 | 欧美精品在线一区二区三区 | 一级特级欧美aaaaa毛片 | 国产精品久久久久毛片真精品 | 欧美久久久久欧美一区 | 性午夜 | 久久国产精品老人性 | 韩国一级毛片 | 特级全黄大片 | 亚洲综合久久久久久888 | 日本美女黄色片 | 三级久久 | 亚洲爱爱网站 | 97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影视 | 久夜色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 | 美国一级片免费看 | 中文字幕日韩在线一区国内 | 黄色三| a资源在线观看 | 12306播播影院午夜 | 中文字幕乱码二三区免费 | 在线免费观看黄色大片 | 日韩一级一欧美一级国产 | 国内精品一区二区在线观看 | 国产黄色一级毛片 | 精品国产中文字幕 | 一区二区三区免费精品视频 | 一级毛片一级片 | 国产片久久| 最全精品自拍视频在线 | 国产xxx免费观看 | 日本黄色片网站 | 日本成人一区二区三区 | 黑人艹| 青草视频国产 | 国产高清一级毛片在线人 | 奇米影视狠狠干 | 国产精品嫩草影院人体模特 | 国产精品视频二区不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