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提出了物聯網金融在智慧制造、智慧車聯、智慧農業、智慧能源、智慧物流、智慧基建的6大應用場景。同時,確立了物聯網金融標準的框架,明確了監控對象、監管設備、業務流程、風控模型等具體內容。
世界經濟論壇聯合中國信通院發布的《2022年數字孿生城市框架與全球實踐洞察報告》提出了推動數字孿生城市發展的四大技術特點、三個愿景和九個關鍵要素,以及構建能夠應對當前挑戰的高質量數字孿生城市的思路和建議。該研究結果對世界各地探索數字孿生城市建設的城市管理者,以及積極擁抱數字孿生技術并推動其應用的企業家和投資者具有啟示意義。
作為資源型和能源型產業,石化行業碳排量在工業領域居于前列。伴隨著“雙碳”目標及《“十四五”工業綠色發展規劃》的提出,石化行業綠色高質量升級迫在眉睫。本白皮書從中國低碳發展需求出發,延伸至對石化行業低碳轉型驅動因素、發展趨勢、轉型關鍵及面臨挑戰的梳理,并按照2025-2030-2060的減排時間目標,對各階段的重點工作及技術發展展開詳述。
該報告關注協作機器人(Cobot)的市場規模、細分規模(主要包括產品類型、應用和地理位置)、競爭對手格局、現狀和發展趨勢。此外,該報告還提供了詳細的成本分析,以及供應鏈的分析。
白皮書全面回顧了2021年以來全球人工智能在政策、技術、應用和治理等方面的最新動向,重點分析了人工智能所面臨的新發展形勢及其所處的新發展階段,致力于全面梳理當前人工智能發展態勢,為各界提供參考,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持續健康發展。
白皮書梳理了全球及我國數據中心產業發展現狀及趨勢,重點從規模、收入、投資、需求、政策、技術等多個維度對數據中心產業發展進行了分析,并對我國數據中心發展進行了展望。
《碳中和背景下德國能效政策研究報告》由德國國際合作機構(GIZ)在中德能源與能效合作伙伴項目框架下發布。旨在介紹能效政策對實現雙碳目標的重要性,以及德國能效最佳實踐措施與政策的詳細情況和案例研究。
要實現5GtoB的規模化,需要對5GtoB應用場景進行大浪淘沙式的篩選,找到真正對5G有剛需的應用場景,在這些場景中,5G不再是“可選技術”、“替代技術”或者“備份技術”,而是“優選技術”,甚至是“必選技術”。今年,我們做了一個嘗試,選擇了5G城市、智能制造和智能礦山這三個領域作為5GtoB規模化的突破點,對相關5GtoB典型應用場景進行了分析和篩選,并精選了其中的優秀應用案例向全球推廣并推動規模化復制,實現相關領域信息化、自動化向數字化、智能化的轉型。
本研究報告立足“中國智能經濟的發展和產業變革”課題上一年度研究成果基礎,分析歸納智能交通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全局意義,結合目前智能交通產業生態發展的現狀與問題,提出下一階段發展戰略及政策建議。未來一個時期,我國智能交通產業生態應堅持車路協同、全國統籌,在技術體系、規模化建設與服務、商業模式創新等方面積極探索。
本報告分煤炭篇、電力篇和碳市場篇。煤炭篇從煤炭供給、需求、運輸、庫存、價格等多個方面,回顧了2021 年我國煤炭市場發展狀況和特征,結合產、運、需形勢,對2022 年煤炭供需、運輸和價格趨勢作出研判,并提出煤炭市場領域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電力篇重點梳理分析了2021 年電力消費、電力生產供應、電力工程建設、電力市場化改革等四個方面的內容,對2022 年電力供需與市場化改革發展形勢進行展望,并提出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CAD已經廣泛應用工程設計行業、制造業,可以說所有需要精確表達的設計都會用到CAD。CAD技術是制造業技術創新的基礎,更是企業全面信息化的基礎,所以使用CAD技術是企業進行全面信息化建設的第一步。
白皮書系統追蹤了數字建筑整體發展態勢,研究提出了數字建筑的總體框架和典型模式,梳理剖析了典型應用場景。
本報告基于生命周期的聚類分析方法,將智能制造軟件產品分為:研發設計類、生產制造類、經營管理類、運維服務類。?智能制造軟件產業鏈共有五大環節,廠商處于中游的產品開發環節,上游是基礎硬件和基礎軟件,下游是下游生態和企業用戶。
中國醫療機器人相較于歐美國家起步晚。醫療機器人作為新技術的融合平臺,隨著機器人全球相關學科領域的技術逐步發展,在基礎設施、數據支撐、平臺建設、應用材料等方面為機器人產業發展營造了良好孕育土壤。同時,醫療機器人的逐步走進商業化,也離不開政策、資本支持與用戶需求的逐步激活
報告主要圍繞碳中和背景下可再生能源發展的機遇與挑戰這一主題,從碳中和與可再生能源之間的關系,可再生能源的潛量、利用,以及可再生能源在雙碳背景下所面臨的挑戰這幾方面進行了講解。
本白皮書全面回顧了2021年以來全球人工智能在政策、技術、應用和治理等方面的最新動向,重點分析了人工智能所面臨的新發展形勢及其所處的新發展階段,致力于全面梳理當前人工智能發展態勢,為各界提供參考,共同推動人工智能持續健康發展。